董福祥(1839—1908年),字星五,環縣毛井人。為人直爽,打抱不平。同治元年(1862年),陜甘回民起義占據隴東,他組織地方團練,保衛家鄉。后受誣陷被捕,大難不死在安化縣發動起義。三年,接受環縣縣令邀請,防守環縣城。不久,又倒戈反清,聯絡回軍與捻軍大敗清軍于金積堡。七年,清重兵清剿降于劉松山部,任前敵總指揮,所部被編為“董字三營”。九年,攻破金積堡,殺死回軍首領馬化龍。十一年,進軍河州,迫使馬占鰲部投降。十二年,進剿西寧,連敗回軍首領白彥虎(白后來投靠阿古柏反動政權)。光緒二年(1876年),隨左宗棠西征新疆,收復烏魯木齊,攻克瑪納斯城,首戰告捷。三年四月,率部先后攻克達坂城、托克遜城。八月,連克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城,又收復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以及和闐四城,后駐軍喀什噶爾19年。因功屢升,直至烏魯木齊提督,加尚書銜。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奉旨率軍人衛京師。次年,鎮壓河湟地區回族和撒拉族叛亂,因功加太子少保,調任甘肅提督,節制陜甘軍馬。二十三年,率甘軍進京。戊戌政變后,董軍被編人武衛軍(北洋三軍之一),任武衛軍統領,駐防直隸、山西。二十六年,奉命入北京,駐永安門。后配合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是年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隨扈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革職回到金積堡。三十四年病逝,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