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16日電 (通訊員 劉國慶)眼下,正值中藥材種植關鍵期,在隴南市宕昌縣興化鄉磑子壩村,山洼田地里鋪設的一行行、一壟壟地膜當歸田銀光閃閃,錯落有致,頗為壯觀。
宕昌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學黨史、提干勁、強三農”主題實踐活動,興化鄉組織黨員干部科技志愿者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合作社、產業基地,扶貧車間提供技術服務,力保農業增產增收。
興化鄉黨委書記王煒說,該鄉按照“高山草食畜(養牛、養羊、養豬),半山中藥材、養雞、養蜂,沿河蔬菜、飼草料及農特產品加工”的產業發展思路,在春耕生產中,磑子壩村流轉土地實施當歸種植200畝,助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連日來,宕昌縣持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引導黨員干部筑牢初心使命,立足本職工作,用心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服務的具體行動。木耳鄉從群眾關切的小切口入手,精準識別“兩類人群”(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戶易致貧戶),結合村情,因戶施策,確定了產業培育、基本醫療、就業創業、兜底保障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制定了不同的幫扶機制。該鄉按照一算(算收入)、二核(核支出)、三看(查看家庭實際情況)、四評議(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五公示(村內公示征求村民意見)的程序,共評估確定9戶邊緣易致貧戶,7戶脫貧不穩定戶。
新寨鄉組織干部、黨員、群眾開展“學黨史、辦實事、解民憂、興產業”主題實踐活動。目前,全鄉沿河谷10個村子栽植花椒、油柑棪等經濟林1000畝,訂單辣椒,冬播地膜洋芋,大棚蔬菜2000畝,高半山14個村以黨參大黃、當歸、羌活為主的大宗藥材規模種植5000畝,組織化輸轉勞力4200人次,人均勞務創收達3.6萬元。
南河鎮將學習黨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以辦實事、送溫暖、傳黨恩為主題,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員等為重點服務對象,讓志愿者與群眾戶戶結親、時時走訪,常態化開展學習幫教、生產幫忙、困難幫扶等活動。
賈河鄉發動鄉村干部、農技站技術人員、黨員群眾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宣傳農業政策法規,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同時,幫助群眾協調籽種,積極爭取肥料、地膜、農藥等農資扶持,把服務、技術送到田間地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增產增收,不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官亭鎮大力發展麻辣經濟,在“雙椒”(花椒、辣椒)產業種植方面,該鎮共建立花椒種植合作社12個,在仇家山村建立花椒加工車間一處,對全鎮的花椒進行烘干篩選加工,最后將烘干篩選的優質花椒統一銷售,全鎮花椒年收入約1300萬元。在張坪、仇家山、大村等村連片種植訂單辣椒600畝,主要采取合作社土地流轉種植和群眾自發種植兩種模式,共收入18.5萬元。
團縣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第六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聯合縣法院在城關一小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預防未成年人校園欺凌法治講座,結合校園欺凌實際案例,就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方面進行講解,讓青少年學生們學會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遠離違法犯罪,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宕昌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10+N”為民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即:開展一次理論宣講,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一次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一次文化體育活動,一次評優選先活動,一次實用技術培訓,一次健康服務義診活動,一次環境美化活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活動,一次走訪慰問活動。
“哈達鋪是一片孕育紅色基因,富有革命傳統的熱土,鐫刻了波瀾壯闊的黨史印記。黨員干部更要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群眾口碑評價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宕昌縣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縣將從群眾的需求出發,大力開展“10+N”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史百年天天讀”“百年黨史測驗”“黨史故事會”“專題輔導報告會”“走進紅色哈達鋪聽黨史故事”……通過多途徑創新學習方式,精心策劃一系列活動,全面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