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公司一角(張俊成攝)
本網記者宋芳科
鎳都金昌被譽為祖國的“金娃娃”,一代代鎳都人在戈壁灘上勇于開拓為祖國貢獻有色金屬,艱苦奮斗建設紫荊花城打造宜居城市。進入“十四五”,金昌市堅持高質量發展,在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千億產業鏈的同時,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用好鎳都豐富的礦產資源,強鏈、補鏈構建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讓祖國的“金娃娃”含金量更高。
祖國的“金娃娃”金昌
4月16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喜迎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大型全媒體集中采訪活動繼續金昌市的采訪,深入金川集團以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走訪,探尋鎳都轉型綠色發展之路。
羰基鎳粉、羰基鎳丸等材料是航天工業和高端制造業的原材料之一,但是這種物質在提取過程中會產生劇毒,對提取技藝和流程都有很高的要求。20多年前,只有德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掌握這一技術。
金川集團公司鎳冶煉廠羰化冶煉分廠市場營銷室經理陳正乾說,在金川集團沒掌握這項技術的時候,國內冶煉的原材料送出國加工,制成羰基鎳粉、羰基鎳丸等原材料輸入中國,至少有一倍的利潤。
自己有原料,最后還要高價進口人家的成品,從2000年開始,金川集團投入技術力量開展科研攻關,到了2009年實現量產。
陳正乾說,隨著金川集團的羰基鎳粉、羰基鎳丸等產品投入市場,國內市場進口的同類產品利潤至少下降75%。同時,金川集團的相關產品也實現了出口,與國際產品同臺競技。
金川集團羰基鎳外景(張俊成攝)
如今,金川集團羰化冶金分廠已建成年產1萬噸羰基鎳、5千噸羰基鐵粉兩條生產線,是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產品質量控制最穩定,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羰化冶金生產線,產能規模均位列全球第二。具備完善的科研、生產和檢測體系。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10項。
羰化冶金只是金昌市有色金屬新材料發展的一個縮影。金昌市將依托金川集團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鎳、銅、鈷、稀貴金屬、鈦材料等5個細分產業鏈,著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全國鎳銅鈷新材料基地。
金川集團羰化冶金分廠產品陳列室
統計顯示,今年動力電池占鋰電池市場的比重比將達到80%左右,動力電池需求量將超過325GWh,按照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590萬輛測算,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330.6GWh,約為2019年裝機量的5倍。
新能源的窗口期已經到來,擁有鎳、鈷等金屬資源的金昌市在新能源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金昌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戰略,將通過“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來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10萬噸/年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三元前驅體項目是金川集團基于產業轉型升級和電池材料產業鏈建設的重點工程,同時也是甘肅省列重大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將拉動集團公司上游鎳、鈷原料產業提產擴能,延伸出多項擴能項目。
蘭州金通儲能動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王樹亮表示,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三元前驅體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金通公司三元前驅體產能自2019年至2021年實現產量三連翻,但仍然不能滿足市場客戶對我們的產能的需求。10萬噸三元項目二期工程于2022年3月啟動建設,預計“十四五”中期,金通公司將形成15萬噸/年的三元前驅體生產產能,進入百億級企業行列。
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線
“我走了好多地方,像金昌這樣適合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城市確實稀有,在這里生產新能源電池的原料比較齊全,所以我選擇在金昌投資。”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飛林如是說。
正是有了羰化冶金、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三元前驅體等產業鏈項目,才不斷吸引著像宋飛林一樣的企業家選擇落后金昌,大家一起強鏈、補鏈,讓新能源產業在金昌市形成集群。
甘肅金拓鋰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擁有國內全智能自動化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線,是甘肅省內第一家高容量3C電池制造企業,填補了甘肅省新能源領域高新技術產業空白。目前,已建成日產30萬只儲能電動車電池生產線。項目依托金昌市原材料資源地域優勢,全力打造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鎳銅鈷新材料產業龍頭企業。
金昌市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圖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張貼著一張金昌市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圖。綠色代表建成項目,藍色代表在建項目,紅色代表待建項目。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謝宗華表示,到今年年底,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上的33個項目,金昌將建成27個,到時候金昌市新能源產業鏈將更加牢固,也會為千億級產業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