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堅定不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省黨代會報告繪就了隴原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展望鄉村振興,代表們信心滿滿,意氣風發。大家一致認為,不久的將來,甘肅的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鞏固成果:不返貧 穩增收
面對脫貧任務全國最重的特殊省情,過去五年,省委站在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帶領廣大干部群眾以貧困不除誓不罷休的豪情壯志,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意志,打了一場聲勢浩大、驚天動地的脫貧攻堅戰役。
36萬名幫扶責任人、7.45萬名駐村幫扶人員奔赴扶貧一線,把汗水灑遍千山萬水,把心血傾注千家萬戶。
“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目標任務全面完成,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26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甘肅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成績來之不易,但我們也清醒看到,我省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現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去年以來,我們堅持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牽引帶動“三農”工作,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農業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民增收渠道更加穩定,隴原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馮小明代表。
“食為民生之首,農為固邦之本。”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清水縣土門鎮梁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小明說,梁山村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探索多產業融合發展路子,取得了積極成效。
“針對村里群眾外出務工、土地閑置較多等實際情況,我們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對閑置土地進行合作流轉,由村集體經濟入股的合作社幫助群眾進行代種代管,一分地都不能浪費。”馮小明說,通過科學落實撂荒地整治,梁山村既穩住了糧食生產,又解決了農民群眾持續增收問題。
鄉村振興:產業強 農民富
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快“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不斷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統籌推動“五個振興”,努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推進特色農業產業“鏈”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增收渠道更加穩定,農村集體經濟更有底氣……甘肅各地通過實踐,破解了產業振興的“發展密碼”。
韓店鎮位于莊浪縣東南部關山西麓,全鎮有17個村農業人口22167人。脫貧之后,韓店鎮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壯大平涼紅牛、中藥材、種薯和文旅四大特色產業,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面貌越來越美。
姚思俊代表。
“我們通過招商引資,投資1.6億元,建成關山中藥材種植加工園,實現中藥材育苗、種植、收購、初加工、儲藏和訂單銷售全鏈條發展。”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莊浪縣韓店鎮黨委書記姚思俊說,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周邊近千戶群眾從事中藥材種植,年創收912萬元以上,戶均年增收9400元。
黨代會報告提出,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基本公共服務,深化鄉村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幸福優美隴原新鄉村。
“鄉村振興,不僅要提高農民收入,還要加強鄉村治理。”姚思俊說,韓店鎮在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創新管理模式,持續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激發群眾主觀能動性,在鄉村鄰里間樹新風,為美麗鄉村添活力。
融合發展:勁頭足 鄉村美
“任何時候都要把廣大農民裝在心中,扎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均衡發展,集中更多要素和資源,推進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黨代會報告為我省“三農”事業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葛永宏代表。
“我們將努力在鄉村振興方面先行先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代表、張掖市委常委、甘州區委書記葛永宏說,甘州區將在現代農業、鄉村建設、黨建引領等方面先行示范,建成運行中國·張掖國際玉米種子、蔬菜精深加工、現代畜牧、食用菌、有機農產品、設施農業六大產業園,全面構建現代種業、綠色蔬菜、奶牛肉牛、設施農業、特色種養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大力推行“中心村(片區)黨委+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模式,穩妥推進以“前進模式”為引領的村級集體經濟集體資產公司化運營改革,成功創建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與此同時,甘州區將以“江南水鄉”為主基調,堅持“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差異化村莊規劃原則,三年內分批次完成244個村的鄉村示范建設和18個集鎮建設,形成中心城區帶動、重點鎮聯動、一般鎮互動的區域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發揮優勢,奮發前行。談起鄉村振興,代表們一致認為,在黨代會精神的推動下,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三農”工作大有可為,鄉村振興的“甘肅故事”將會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