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記者 張凡)初冬時節,走進鎮原縣武溝鄉,美麗庭院里堆滿金燦燦的玉米,牛棚羊舍里牛壯羊歡,條條坦途進村入戶,美麗新村映入眼簾,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全面展開。“渠口—孟莊萬畝玉米種植示范帶、武溝東片重點項目實施區、西片農業產業發展區……”走進一處田地里,武溝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玫梅正在為群眾講解武溝鄉“一帶兩區多點”的鄉域經濟發展格局。
時下,農戶院落黃澄澄的玉米成了武溝鄉最亮麗的風景線。馮儉村近幾年每年種植玉米4000多畝,今年,村里保持原有種植面積不變,在玉米品質培育上下功夫,畝產量達1500斤左右。村黨支部書記王月芳難掩激動地說:“一車車金黃的玉米,就是農民群眾金燦燦的財富,在鄉黨委的帶領下,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
立足全鄉資源稟賦和地域特點,武溝鄉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做好農技服務、農資保障,及時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全力以赴助農保收,為農戶端穩糧食“金飯碗”,撐起產業“錢袋子”。今年全鄉種植糧食作物5.8萬畝,建成2萬畝玉米示范片帶(其中玉米新品種示范片帶4500畝),落實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3200畝,糧食產量達1.8萬噸以上。
在武溝鄉,依靠產業致富的村民有很多。孟莊村村民楊小玲家種植38畝全膜玉米,養殖22頭牛;椿岔村村民楊小榮家種植18畝玉米,養殖6頭牛,她們靠發展產業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武溝鄉突出“規模化”,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成立肉牛養殖協會,新建牛棚86座、羊棚20座、豬舍2座、500羽雞舍1座,建成張峴村千頭肉牛養殖示范村,全鄉肉牛、肉羊、肉雞、生豬存欄量分別達到8799頭、37813只、54636只、3250頭。
武溝鄉還注重加強易地搬遷農戶后續產業扶持,新建張峴肉牛養殖小區,及時發布務工就業招工信息,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椿岔村老黨員賈軍錄當村干部多年,一次意外導致他肢體殘疾。2020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家從山里搬遷到塬上,政府又幫他蓋了牛棚,養了6頭牛,如今有了產業的賈軍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
“要端好自己的飯碗,自立才能自強,‘面朝黃土背朝天、撒把種子看天氣’的傳統農業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后武溝鄉將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在新的征程里端牢手中的‘飯碗’,不斷為鄉村振興增添能量。”劉玫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