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兵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緊跟市委決策部署,立足慶陽實際和新時代人大工作要求,制定了《關于開展“助力鄉村振興,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實施方案》,調動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投身鄉村振興工作,肩負起“宣傳員、示范員、監督員、聯絡員”的職責,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奏響鄉村振興四部曲。
當好宣傳員,奏響傳播宣講“前奏曲”。市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活喇叭”優勢,充分利用鎮原縣孟壩鎮“樹下說事”點、西峰區后官寨鎮“說和”工作室、板凳會等載體平臺,通過人大代表走訪選民、發放宣傳單等多種方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最接地氣的事例,將中央、省、市關于鄉村振興的背景意義、任務目標、規劃藍圖等黨的好聲音、好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把廣大群眾的思想共識凝聚起來,營造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后,全國人大代表馬銀萍第一時間進機關、進社區、進村組宣講“兩會”精神、暢談履職感受,累計開展宣講22場(次),切實發揮了宣傳員作用。
當好示范員,奏響躬身力行“進行曲”。“助力鄉村振興,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鄉村振興作為依法履職的主戰場,積極投身到優化營商環境、強縣域、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環保、鄉風文明建設等重點工作中來,特別是部分人大代表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產業發展“大戶”、增收致富“能人”的優勢,帶動身邊群眾一起參與其中,形成了鄉村振興工作合力。比如:華池縣林鎮鄉市、縣人大代表王小艷以慶陽綠盛農產品有限公司為依托,通過“收購、加工、包裝、銷售”一體化模式,打造小米鍋巴、黃金小米袋、五谷雜糧等品牌10余種,運用“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輻射帶動全鄉80戶農戶種植小雜糧600余畝,戶均月純收入增加800元以上。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全心全力主動作為,多方籌措物資,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葉紅俠先后向肖金鎮政府及貧困農戶等捐贈價值兩萬余元的防疫保障物資,在“戰役”中書寫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當好監督員,奏響跟蹤問效“交響曲”。各級人大代表能夠堅持列席常委會會議,積極參與視察調研、執法檢查等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深入田間地頭、村莊農家,聚焦鄉村振興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大膽提出意見建議,主動擔起監督員職責。在今年開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農業發展及苗木占用耕地騰退工作情況專題調研》《全市“河長制”工作情況專題調研》等專題調研工作中,各級人大代表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通過現場“聽”、當面“問”、實地“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幫助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改進和加強了有關工作,有效發揮了監督員的作用。在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茍愛仁代表就全市“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了鼓勵社會公眾參與河湖治理,加大慶城災后重建資金投入力度等意見建議,對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謀劃改進“河長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當好聯絡員,奏響上傳下達“協奏曲”。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落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定期進村入戶收集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并利用市人大常委會新成立的“人大代表工作站”“委員辦公室”加強代表與委員之間、代表與代表之間的交流溝通,使收集的問題經過溝通交流更加體現民意,通過人大代表建議交辦協調機制,交由相關職能部門和村委會聯合整改落實,促進了閉會期間人大代表活動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用心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