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慶陽市啟動實施“優教慶陽”工程以來,西峰區緊盯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學在西峰,學有優教”戰略布局,全力以赴強弱項、補短板,上下一心解難題、提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教育呈現出向上向好、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一校一品” 特色多元發展向未來
西峰區彭原鎮趙溝畎小學足球隊隊員正在訓練。
在西峰區黃官寨實驗學校的戲曲社團里,清脆明快的曲調聲響起,一群身著戲裝的孩子紛紛上臺亮相,一招一式,有模有樣,一顰一笑間,充滿了陽光自信。
“我學習戲曲已經有4年時間了,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有了端莊的儀態。”五年級學生李婉榕說,她會一直堅持把戲曲學下去,感受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爭做傳統文化傳承人。
在促進教育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西峰區堅持特色立校、品牌立校工作思路,立足“讓每一個孩子都出彩”的育人觀,引導學校走個性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涌現出一批教育內涵豐富、辦學特色鮮明的學校。
每周二下午,西峰區新建小學的陶藝教室都會坐滿“玩泥巴”的孩子,一團團紅泥和彩泥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一個個精美絕倫的彩泥老虎、栩栩如生的陶藝花瓶、色彩豐富的書桌擺件……2021年4月,新建小學基于西峰區悠久的陶塑文化,開設了陶藝特色課程。兩年時間里,陶藝室老師吳峰不斷探索研究,帶著孩子們把普通的彩泥,變成了指尖上的藝術品。
目前,西峰區已創建足球、排球、圍棋等9大類特色示范學校27所,申報認定文明校園、語言文字、民族團結等省級示范學校36所。“‘一校一品’特色校園創建真正實現了文化積淀、歷史傳承、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改變了‘百校一面’‘千人一貌’的教育現狀,描繪出了全區教育系統百花齊放的新藍圖。”西峰區教育局副局長李超說。
強基固本 補齊教育基礎設施短板
慶陽第四中學教師黃麗紅在進行語文教學。
學院路實驗學校已開工建設;東街幼兒園已完成可研立項、方案設計,正在辦理用地批復;省列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今年,西峰區計劃實施教育重點項目3個,總投資5.3億元,新增學位6600個。全區實施建宿舍、擴食堂、改廁所等為民辦實事項目31個,總投資1700萬元。”西峰區教育局副局長周亞宏說,項目建成投用后,將切實改善全區學校辦學條件,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助推西峰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西峰區聚焦短板弱項,持續推進實施中小學校“建宿舍、擴食堂、改廁所”為民辦實事項目,讓師生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去年秋季,西峰區肖金中學對原有餐廳進行了全面維修,為師生們提供寬敞明亮的就餐環境,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學校食堂翻新了以后,干凈敞亮整潔,飯菜花樣多、味道好,讓我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初一級學生黃子耘說。
近兩年,西峰區堅持從小處入手、從大處布局、從短處彌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團結小學新校區、慶陽四中第二綜合教學樓、南街小學、黃官寨實驗學校等重點項目6個,總投資3.9億元,新增學位9900個,努力建設“家門口”的高品質學校。
“管教學研評” 助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西峰區新建小學古箏社團學生在學習古箏。
現任西峰區團結小學黨總支書記的張曉玲,從教34年來,務實擔當,不斷創新,引領師生共建共享幸福校園。
“作為管理者必須樹立幫助、服務、發現、喚醒、激勵這樣的角色意識,做有溫度的管理。”張曉玲說,要讓在學校里每個人的學習、工作熱情都能夠被點燃,潛能被發揮到極致,讓每個人都能在校園里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近年來,西峰區在“管教學研評”五個項目上持續發力,以講政治、善謀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標準配備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書記、專職副書記28名,書記、校長“一肩挑”51人;構建榮譽激勵評價長效機制,考察儲備142名,中層培養66名;選拔培養一批理念新、業績優的優秀教師,在學科教學上精耕細作、苦練內功。
筆者見到慶陽第四中學教師黃麗紅時,她正給學生們上語文課。“在語文教學中,我爭取讓語言變得生動有趣,給孩子們更好的課堂體驗。”黃麗紅說,優教慶陽工程的實施,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和多彩的發展平臺,作為初中語文學科中心的執行副主任,她要把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新理念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頭雁引領,群雁齊飛。據了解,西峰區建立了“西峰教育專家庫”,搭建了“傳幫帶”平臺,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定期開展教學技能比武,教師在比中學、學中趕、趕中超。全區分學科組建35個學科教研中心,組建40個優秀教師+成長共同體,40個優秀校長+研修共同體,20個優秀學校+教育聯合體,用集體智慧打造優勢學科教學。目前,全區實施教學培訓92項、管理培訓56項,參訓教師達2.8萬人次,為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