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縣太白鎮蓮花寺村百畝優質水稻種植基地俯瞰。 慶陽融媒記者 俄少飛 攝
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閆慧 徐雅荷)又是一年插秧季,近日,地處子午嶺腹地的合水縣太白鎮全面完成1200畝水稻插秧工作,預計今年總產量將達到75萬斤,產值突破100萬元。
太白鎮林草豐茂、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水資源豐富,為水稻種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是我市唯一的水稻種植區域,水稻種植歷史悠久。“聽老輩人講,當時前來隴東地區開荒的隊伍中,有四川籍官兵帶來了稻種,并手把手教會了當地農民耙田、引水、修畦、種水稻。”太白鎮黨委書記李林川說,自此,產自南方的水稻在隴東黃土高原上扎下了根。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太白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之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水土條件逐年改善,種植水稻的傳統一直被保留下來。
“近年來,太白鎮一直把水稻種植作為農業特色產業來發展。一方面引進新品種、嘗試新技術、發展規模水稻種植,著力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另一方面,圍繞水稻種植這一特色,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李林川說。
太白鎮采取政府統一投種、合作社統一育秧、種植戶全程管護的模式,年種植有機水稻1200畝,產出的水稻顆粒飽滿、色澤透明、味道香甜。
合水縣子午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玉告訴記者,去年合作社引進了新品種,種植水稻200多畝,畝產達1000斤左右,畝產值達1.5萬元。
今年,太白鎮全力實施水稻灌溉渠建設項目,主要在太白村和牛車坡村建設兩個灌溉片區,全力保障太白水稻種植灌溉用水,提高水稻產量和種植效益。在牛車坡村開辟了50畝試驗田,采用“循環水養魚+稻漁共作”技術,引進魚苗蝦苗,嘗試推廣稻、蟹、蝦、魚“立體種養”模式。
產業富民,旅游興鎮。太白鎮緊抓機遇,將傳統水稻種植產業與休閑觀光旅游相融合,聯動陜甘紅軍紀念館、子午花溪谷生態旅游景區,打造太白康養小鎮和太白森林小鎮,并連續多年舉辦“我在村里有塊水稻田”認領活動和插秧節比賽活動,吸引廣大游客觀光旅游,讓水稻可食可觀、成景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