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夜夜骑,日日操天天,亚洲不卡在线观看,日韩在线一二三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在线不卡,欧美成人精品二区三区99精品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時政
培育特色產業 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慶陽市委常委會工作綜述(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張昶昶)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高效益的產業和一流的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堅持把產業作為經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源,系統研究謀劃,完善思路舉措,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調度力度,推進特色主導產業迭代升級、提質增效,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市委常委會深刻認識到,營商環境對慶陽來講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遠之計和根本大計,必須持久深入抓促,內優環境、外抓招引,以更好環境吸引更優投資,以更優投資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培育特色產業厚植發展優勢

聚焦“三元雙向”循環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把“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作為農業現代化慶陽行動方案,制定出臺包括科技支撐、人才保障、貼息貸款等在內的配套政策體系,加快構建以種植業為基礎、養殖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的產業新格局。強化政策扶持,上半年財政貼息300萬元支持62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2.5億元,引導1046名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線蹲點服務,為12個農業科技示范鄉鎮落實補助資金2400萬元;強化關鍵措施,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馬鈴薯復種等農作物高效種植新模式,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穩步提升產業效益、農民收益。上半年全市牛、羊、豬、雞飼養量同比分別增長4.95%、10.85%、3.1%、15.67%;蘋果、蔬菜、中藥材種植面積穩中有增,慶城蘋果產業園、華池中藥材產業園通過省級認定。食用菌產業呈現出高起點、大投入、快建設、高效益的特征,新引培食用菌企業10家,新建改造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27個,生產菌棒2900萬棒,產量達到4936噸,產值近億元,食用菌產業正在成為拉動慶陽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

聚焦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堅持把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作為慶陽發展的根基,全力支持能源企業增儲上產,召開油田企業與地方發展懇談會,積極創造更好條件,加快油氣產能建設、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寧2×1000兆瓦調峰煤電項目、新莊煤礦、“氣化慶陽”等重點能源化工項目建設,全市原油、天然氣、原煤產量和原油加工量,同比分別增長9.1%、25.4%、28.8%和19.9%;建成及在建風光發電裝機規模達到75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同比增長31%。全力培育地方工業體系,堅持把石油天然氣加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油氣煤電關聯配套產業作為強工業的突圍方向,積極招引戰略投資者,酒鋼西部重工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建設項目全線投產,三一重能風電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科元控股天然氣深加工、易事特裝備制造等項目快速推進。全市規上油服企業達到45戶,慶城油氣裝備制造產業園掛牌成立,實現油田發展與地方發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效益捆綁、抱團發展”,上半年,全市127戶規上企業全部正常生產,平均達產率95%以上。全力打造重點產業園區,西峰、驛馬、長慶橋三個市管工業園區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4個、產業化項目18個,完成工業總產值145.87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7.19億元。津慶產業園正式揭牌,西峰工業園區通過省級化工園區認定,驛馬工業集中區評定為優秀等次,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聚焦“東數西算”培育新的經濟增量。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慶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抓能力提升、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穩步推進重點工作落實。組團參加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貴陽數字經濟博覽會、鄭州算力網建設推進會,舉辦數算電融合發展暨城市算力網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數字發展論壇,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及“東數西算”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對新時代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認識,增強駕馭領導發展數字經濟的能力水平。省政府在我市舉行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甘肅樞紐節點重點企業簽約暨慶陽數據中心集群項目開工儀式,上半年先后與83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累計達到142家,在慶陽成立全資子公司的企業達到38家。實施中國能建零碳大數據產業園、秦淮數據中心、中國移動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重點在建項目16個,完成投資15.88億元。推進慶陽-鄭州-哈密和慶陽-蘇州-巴州城市算力網實驗場建設,拉開了跨區域數算電協同發展大幕。規劃占地1.7萬畝的“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加快推進,一期用地征遷到位,用地用電用能等要素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成立數算電產業融合(慶陽)研究院,建立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基地,強化智力支撐。

聚焦文旅融合釋放經濟發展潛能。順應消費升級轉型和后疫情時代旅游快速復蘇的新態勢,召開全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會,制定出臺文旅融合發展“1+5”政策措施,深入開展“五大行動”,助推文旅產業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全面啟動《慶陽歷史文化大觀叢書》編纂工作,精心籌備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岐黃文化論壇,深入挖掘慶陽文化內涵。加快推進景區景點建設,積極盤活景區資源,南梁紅色旅游景區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全省紅色旅游創新融合試點單位。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推介活動,持續提升慶陽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92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7.4億元,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5.7%和12.8%,文化旅游產業得到強勁復蘇。

以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動能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聚焦核心評價指標持續發力,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從重形式向重內容、重作風向重效能轉變。深化“兩型”機關創建,健全完善“首問負責、持證上崗、限時辦結”等制度機制,落實“五要五不要”工作要求,規范服務言行,提升服務效能。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和科(室)長“坐窗口”行動,進一步梳理整合政務大廳辦理事項,市級政務大廳部門進駐率97.9%,事項進駐率99.5%。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用地規劃許可、工程規劃許可等環節審批時限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全部壓減到1個工作日。上半年全市市場主體存量達到17.62萬戶,同比增長5.3%;新登記市場主體1.08萬戶,企業存量居全省第二。打造“誠信慶陽”,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躍升至第69位,連續3個月穩居全國前百名。深化“千名干部幫千企”行動,推行“一個企業、一名干部、一包到底”模式,擴大包抓領導范圍,32名市級領導干部帶頭包抓32戶年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帶動全市1193名領導干部包抓1151戶企業,實現市縣領導干部包聯企業全覆蓋。健全完善走訪調研、常態報告、定期督辦、提級督辦等包抓制度,形成從“政策推送”到“答疑解惑”再到“幫辦實事”的服務閉環,摸排困難問題1733個,已解決到位502個,其他正在抓緊協調解決。

深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把開展“三抓三促”行動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載體,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本領不強、作風不實、效能不高等突出問題的有效解決,助推干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水平的大幅提升。以“書香機關”為引領豐富學習載體,創新開展“打造書香機關、提升文化素養、增強履職本領”讀書學習活動,以8個書香機關黨組織為示范,引領推動干部職工自覺學習、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培養專業素養,提升干事能力。以集中整治為手段錘煉過硬作風,緊盯“得過且過標準低、推諉扯皮效率低、怠政懶政行動慢”等突出作風問題,落實作風評價、末位問責、“紅黑榜”通報等措施,健全完善調查研究、考核獎懲、容錯糾錯等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和明察暗訪力度,查處工作作風問題239個,問責305人,有效發揮了震懾作用。以解決問題為抓手提升服務效能,堅持新官要理舊賬,把著力重點放在項目工程、房地產開發、金融信貸、政府債務等歷史遺留問題化解上,累計受理群眾投訴270件,辦結率91.48%。高度重視并認真研究解決省上交辦的12個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慶陽金融中心商業綜合體一期項目、S506線孫家灣至白馬公路、京釀食品等5個項目已開復工,宏德君升城市綜合體項目通過收回土地使用權重新出讓盤活,其他6個項目正在通過招商引資、協調貸款等辦法全力推進化解,有望年底前基本得到解決。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健全完善抓促機制,制定出臺《促進招商引資若干措施》《招商引資考核及獎勵辦法》,成立招商引資促進中心,新設立兩個招商代表處,選聘8名招商大使。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緊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重點區域,市級領導帶頭示范,縣(區)部門全員參與,開展外出招商引資活動565批次,對接目標企業1780戶,邀請來慶考察企業1613戶,對接企業戶數創歷年同期新高。突出節會招商,第29屆蘭洽會簽約項目60個、金額902.33億元,合同金額750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津企慶陽行、食用菌企業慶陽行簽約項目35個、金額58.88億元。至7月底,全市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79個、簽約額1272.95億元;實施500萬元以上省外招商引資項目280個,完成到位資金300.67億元,同比增長71.23%,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總體呈現出氛圍更濃、意識更強、成效更好的發展態勢。

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