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優勢謀發展 著眼特色聚合力
——西峰區做大優勢特色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盤小美)慶陽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氦氣輸送到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的10余家科研院所;生豬、蘋果、蔬菜、食用菌四大產業“串鏈”成線;毛寺村龍棲谷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鳳凰塬舍精品民宿被評為甘肅十大最美民宿之一……
產業興則縣域興。西峰區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抓手,立足資源稟賦、區位特征,著力補短板、揚優勢。聚焦“穩油增化”,持續做大做強工業實體,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壯大果菜、生豬、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深入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推動縣域經濟蓄勢突破。上半年,全區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2.01億元、76.5億元、81.1億元, 同比增長5.1%、13.2%、8.7%。
招大引強集聚發展新動能
9月12日,在西峰工業園區北部清潔產業區遠景能源慶陽智慧儲能系統制造基地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正在進行土方開挖工程作業。
該項目是市、區招引的重大能源裝備制造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2億元,設計年產1GW智慧儲能系統設備,主要建設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生產廠房、測試中心及配套設施。
據慶陽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敬偉介紹,項目于今年9月1日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臨設搭建,正在進行廠區圍墻和廠房基礎開挖工程。計劃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明年3月份具備試產條件,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位于西峰工業園區南部石化產業區的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氦氣資源提純生產廠家。據悉,市、區兩級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招引企業實施LNG工廠尾氣提氦綜合利用項目,以慶陽瑞華能源LNG工廠尾氣為原料,采用我國首套膜分離技術氦氣制取裝置,通過脫氫、膜分離、變壓吸附等技術步驟,生產出99.999%的高純氦氣。
“我們的提氦項目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既有效利用天然氣尾氣,又延伸了產業鏈條,帶動當地新興產業發展。上半年累計生產氦氣20萬立方米,產值6000萬元,上繳稅金600萬元。”慶陽瑞海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小剛說。
工業是縣域經濟的“壓艙石”,西峰區緊盯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深入開展強工業行動,著眼建設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突出油氣資源轉化利用,千方百計新上項目、新辦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園區為載體,聚焦油氣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等產業,招引有實力的大企業、頭部企業安家落戶,推動要素向園區集聚、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群。
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西峰區建立健全工作專班、重點企業“六必訪”和“白名單”、縣級領導干部包抓聯工業企業等工作制度,嚴格落實駐企聯絡員、現場調度和臺賬管理等工作機制,開展包抓聯企業工作,加大工業企業培育力度,逐戶進行調度監測和包聯服務,適時掌握工業運行態勢,強化生產要素供給,幫助企業化解難題,全面推動企業達標達產,全力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
目前,慶陽正大食品加工廠、慶陽西慶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萬噸水性生態建筑涂料、國都藝野新媒體研發制造中心等項目已建成投產,慶陽宏大年產20萬噸雙氧水和2萬噸嗎啉、慶陽三一風電智能制造、慶陽茂昌弘干粉砂漿等5個項目即將建成;科元控股慶陽市天然氣深加工、仁仁醫藥藥品生產等9個項目有序推進……重點項目的落地建設,增強了工業經濟發展后勁。據了解,今年西峰區共實施重點工業項目17個,上半年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5億元,同比增長17.8%。
“三元雙向”打造增收新引擎
后官寨鎮的香菇肥厚鮮嫩、彭原鎮的生豬膘肥體壯、董志鎮的蘋果甜脆多汁、肖金鎮的蔬菜長勢喜人……金秋時節,董志塬到處瓜果菜菌飄香,產業基地產銷兩旺。
地處董志塬腹地的西峰是農業大區,近年來,按照“保糧、擴畜、提果、增菜、養菌”的工作思路,西峰區深挖農業資源稟賦潛力,探索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全面推進“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方式,推動循環農業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新格局。
位于彭原鎮鄢旗坳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慶陽黑木耳菌種選育基地,是西峰區按照“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重點打造的農業產業示范項目。項目一期總投資1.2億元,主要建設育種室、培養室、綜合用房、附屬用房及種植大棚。基地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投產運營,日產菌棒10萬袋。
“菌棒原材料主要是木屑,果園修剪的蘋果廢枝雜木粉碎后,可作為黑木耳菌棒生產基料,生產期結束后,廢渣菌棒通過有機肥加工后可還田利用。慶陽蘋果產業具有一定規模,給菌業提供充足原料,菌業可以將菌棒肥料還田,促進果樹生長,形成雙向循環。”慶陽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宇說。該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基地+種植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群眾承包大棚發展木耳種植產業,由企業提供菌棒、技術,訂單回收產品,農戶負責建棚、種植,有效降低市場風險。目前,慶陽黑木耳菌種選育基地吸納周邊群眾種植玉木耳、黑木耳50棚,每棚有2萬個菌棒,年純利潤可達6萬元。
在推進農業產業發展進程中,西峰區充分發揮種植業的基礎支撐作用、養殖業的效益牽引作用和菌業的閉環作用。以彭原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引領,打造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采取正大集團定仔豬和飼料價格、定育肥豬回購標準、定育肥豬回購價格的“三定”合作模式發展生豬產業。持續推進蘋果產業提質改造,大力發展訂單種植,加快設施蔬菜生產,從菌棒加工、基地建設、生產銷售、廢料利用等環節同時發力,培育壯大香菇、木耳、松茸等食用菌產業。推動種植業、養殖業、菌業雙向轉化升級,實現生豬、蘋果、蔬菜、食用菌四大產業“串鏈”成線、閉合發展。
圍繞“三元雙向”產業發展,制定落實了“一攬子”扶持政策措施,對新建黑木耳、香菇設施大棚的農戶和企業,在生產菌棒、選育等方面具有示范推廣價值的給予獎補。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資金投入、經營管理和利益聯結機制,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合作經營模式,帶動更多群眾參與產業發展。
截至7月底,全區投入生產的菌棒達690萬棒,預計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生豬存欄達11.5萬頭;蘋果面積穩定在13萬余畝,總產預計11.2萬噸,實現產值7.16億元;蔬菜生產面積7.87萬畝,預計全年瓜菜面積達10.6萬畝,產值4.8億元以上。
文旅融合激活消費新業態
金秋九月,西峰區什社鄉李嶺村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村道旁的文化墻上,以“善美”為主題的彩繪展示著文明新風,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客走過,賞自然美景,品特色美食。
“周末,我和家人抽時間過來轉一轉,欣賞自然風光,感受人文氣息,還能在生態莊園里吃火鍋、看文藝演出,很愜意。”李嶺村多元化的旅游項目,讓游客魯小凡一家玩得很盡興。
李嶺村立足獨特的自然稟賦、優美的田園風光,圍繞“黨建引領賦能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建設善美李嶺”的美麗鄉村建設理念,采取“一次性整體規劃、分步組織實施,政府配套基礎、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實施基礎設施配套、產業發展、文化旅游、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類項目24個,建成重香四季家庭農場、日光溫室、茶社、露天火鍋以及生態餐廳,串聯起美食體驗、農業研學、觀光采摘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業態,讓游客體驗到李嶺村美景與人文的雙重魅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西峰區圍繞“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康養為用、融合發展”的思路,依托豐富多元的文化旅游資源,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要素,形成民俗體驗、文旅創意、自然風光等新型業態,將農耕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城市新景串聯成線,策劃設計尋根問源觀光游、農耕文化體驗游、城區湖景休閑游3條旅游精品線路,讓來峰游客體驗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文旅項目,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西峰區堅持文化與商業、旅游業融合發展,緊盯文旅、鄉村、賽事消費,積極聯合民營企業、金融機構、新媒體平臺,打造“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消費熱點,舉辦文化藝術節暨物資交流會、“農情蜜意”隴原田間采摘文化節等活動20多場(次),做活做旺消費市場,持續深化文旅產業融合,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創新文化旅游宣傳營銷方式,不斷提升全區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
西峰區持續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接待服務水平,開發旅游產業新業態,按照“盤活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做精一批”的思路,爭取省級旅游專項資金,招引商家盤活提升旅游資源,將月亮灣等景點打造成集休閑娛樂、越野體驗、餐飲住宿于一體的原生態休閑觀光型園區;積極申報鳳凰塬舍民宿建設、什社李嶺文旅振興樣板村等9個省級旅游專項資金補助項目,著力打造以景區為核心的文旅集聚區。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大小旅游景區(點)40多處,今年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7.63億元,接待游客235.5萬人次。
西峰區將加快推進隴東風情園項目建設,深入挖掘區域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謀劃實施金蟾大峽谷生態旅游、肖金鄉思胡同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文旅體驗和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宣傳推介小崆峒景區、溫泉康養小鎮、彭原樂齡長租院康養等項目,提升本土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