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 (慶陽融媒記者李建強)近年來,寧縣堅持生態立縣,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國土綠化,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固溝保塬治土減泥治理,縣城美化綠化行動等,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與生態建設同升共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
金秋時節,在寧縣縣城九龍廣場,天高云淡,清風撲面,寬闊筆直的道路兩旁綠意盎然,立體花壇、花箱造型美觀、清香撲鼻,市民漫步其中悠然自得。“我現在每天都來廣場散步,四季常青的行道樹、草坪連片的生態園……讓我覺得生活在這里很幸福。”市民吳凱明說。
寧縣以城市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扎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園林綠化和環境綜合整治。先后建成九龍公園、和諧廣場、濱河東西路等游園和廣場11個,縣城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4.28%、39.27%和11.31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為此,寧縣扎實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持續不斷做綠色“加法”、污染“減法”,全縣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今年1-7月份,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1,優良天數164天,優良天氣率85%,全市排名第三;馬蓮河、蒲河2個國考地表水斷面達到Ⅱ類標準,均優于考核目標要求;56個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縣城城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剔除地質因素影響全部達到考核目標要求。
寧縣還以境內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依托,大力實施國土空間綠化、固溝保塬等工程,著力打造生態宜居之城。2021年,寧縣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完成森林撫育1萬畝、補植補造8.5萬畝,建成“一村萬樹”達標村36個,左家川、老莊、野王、蓮池4個村被命名為國家森林鄉村,縣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全面建立。圍繞“溝頭不前進、溝道不下切、溝岸不擴張”的治理目標,堅持保塬、護溝、固坡“三措并舉”,著力構建“四條防線”(塬面徑流調控、溝頭溝岸加固防護、坡面植被恢復、溝道水沙集蓄)。截至目前,全縣塬區及其周邊區域徑流流向得到有效控制,生態保護功能進一步增強,區域抗御徑流、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能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