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張凡)今年以來,鎮原縣把新鄉賢統戰工作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以“鄉土、鄉情、鄉愁”為紐帶,匯聚起新鄉賢力量,積極引導新鄉賢在產業振興、鄉風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
鎮原縣積極探索“新鄉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模式,利用新鄉賢才能出眾、見多識廣、能有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優勢,先后對接新鄉賢在平泉、新城、開邊等鄉鎮投資3億元,實施裝備制造、農業產業、文化惠民、基礎設施提升等項目8個;平泉鎮王志強打造“高原媽媽”社會實踐創新公益項目,為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等提供就業崗位1300多個,累計培訓4000余人,繡娘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開邊鎮張小寶帶著現代農業技術和市場經營理念返鄉創業,解鎖綜合農業新模式,推動生態農業發展;中原鄉李志龍創辦的慶陽市雙盛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萬頭生豬養殖場項目今年開工,總投資約1000萬元,將建成存欄2000頭生豬的養殖場,解決100余人就業。
新鄉賢作為思想道德的模范,對村民的言行能起到示范、引導作用。今年以來,鎮原縣組織新鄉賢開展“摒棄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等講座7場(次),組織50多名新鄉賢參加“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萬人簽名倡議活動;新鄉賢牽頭發動并資助開展五指塬·平泉民俗文化藝術節、平泉鎮村BA暨“新鄉賢”杯籃球賽等文化活動,助推家鄉特色農產品銷售和文旅產業發展;姚寶銀投資20萬元為家鄉馬渠鎮四坪村建設文體廣場,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張敏、任艷艷等成為鎮原香包刺繡民俗文化產業的帶頭人,堅持公益培訓,不斷發揚隴繡技藝和鎮原文化,讓鎮原群眾通過發展文化產業走上鄉村振興路。同時,引導新鄉賢參與村級治理,有效為人民服務,白生銀、李小春等40名新鄉賢人士發揮德高望重優勢,積極參與法治宣傳、矛盾調解等,以接地氣的方式方法防范化解鄉村各類矛盾糾紛43起。
鎮原縣還打響“賢亮鄉村”工作品牌,鼓勵新鄉賢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守護者,引導群眾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有力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新鄉賢張明業自掏腰包建設沼氣池3處,年產沼氣2萬立方米,供周邊57戶農戶免費使用;將牛糞有效利用,轉化為有機肥,每年為農戶節省化肥等物資。張學成、羅海勇、閆希佳等大批新鄉賢以身作則,帶頭開展村莊環境治理,在他們的帶領下,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