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通訊員田永昭)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鎮原縣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產業發展、醫療教育、交通出行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引導全縣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意愿,切實辦好惠民利民的民生實事,讓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供熱熱源規模小、分布不均衡,供熱能力不足等問題,一直都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結合主題教育,鎮原縣強化責任、完善措施,持續推進集中供熱改造,惠及3900多戶群眾,讓“民生溫度”直達民心。
走進鎮原縣城關鎮新景茗苑小區居民王先生家中,溫暖撲面而來。“過去,到了冬季,都是小區自己供暖,溫度不怎么樣,經常是外面冷家里也冷。今年,我們小區進行了集中供熱改造,供上了大暖,現在一進家門就感到熱氣騰騰,真的非常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實現了溫暖過冬。”王先生說。
今年,鎮原縣組織實施了縣城西區集中供熱改造,讓包括王先生在內的3900多戶群眾能夠溫暖過冬。針對縣城西區集中供熱站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縣上通過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引導黨員干部下沉到項目一線、工地現場跟進度、抓質量。10月中旬,西區集中供熱站項目提前竣工,并如期供暖,有效解決了7個單位、16個小區、3941個住戶的供暖問題,讓越來越多的群眾感受到民生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近日,位于鎮原縣城東區的廟溝大橋建成通車,這讓家住廟溝大橋東側惠民小區的王艷偉很是高興。“我家在廟溝大橋東側,孩子則在大橋西側的城關中學上學,大橋沒建成的時候,孩子去學校只能從深溝里穿過去,遇到雨雪天氣,上下坡很容易滑倒,家里人都很擔心。現在,大橋修好了,孩子上學、我們出門都方便了,這是今年最值得慶賀的事。”王艷偉說。
針對群眾反映的交通出行領域“煩心事”,鎮原縣通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及自籌資金,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廟溝大橋,同時積極開展“立足崗位做貢獻”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白天深入工地抓進度、保質量,晚上上門講政策、作動員,經過努力,今年11月9日,總投資8208萬元的廟溝大橋建成通車,既方便了群眾出行,又貫通了城區交通主干道,進一步提升了群眾出行條件。
11月10日,鎮原縣城南環路上,一盞盞新路燈亮起,平整的柏油路上車流不息。“之前,南環路上的路燈太暗了,我們晚上走路的時候還要打開手機的手電筒照明,現在亮堂堂的,隨時都能出來走走散散心。”市民劉女士說。
鎮原縣城的忠恕街交通便利、商鋪林立,是發展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的主要地區。“以前,由于街道地下管網老舊,街面上經常污水橫流,我們的生活用水、用電、供暖也常出問題。今年,縣上對忠恕街的管網進行了改造升級,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干凈整潔,日子過得很舒心。”在忠恕街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市民張繼平說起街道的變化感慨萬千。
針對縣城綜合管網(供水、排水、供電、通信、供暖網線)老化不能滿足城市供應需求的問題,鎮原縣經過多方銜接、爭取,規劃實施了總長3500米的綜合管網改造項目,并配套實施相應附屬工程。目前,中興街、忠恕街、潛夫街、南環路等街道的管網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網的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針對群眾反映的縣城重點區域停車位不足的問題,鎮原縣經過反復調研、積極策劃、多次論證,決定投資1.98億元實施3個公共停車場項目。目前,3個停車場項目已全面竣工,新增公共停車位4500余個,有效解決了主城區、繁華地段、老舊小區等區域停車位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