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縣是“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文化底蘊深厚,鄉土文藝繁榮。為切實發揮“國字號”品牌優勢,鎮原縣堅持文化與文明并舉,有效整合各類文藝資源和社會力量成立鎮原縣文藝服務中心,并組建了“藝心惠民”志愿服務隊,以文藝志愿者為主體,用翰墨浸潤城鄉,用文藝溫暖人心,用本土文化之“光”照亮文明實踐之“路”。
文藝為民,為鄉村“賦美”
一墻一壁皆文化,一畫一詩浸心靈,“文藝范”不僅可以美化鄉村風貌,更是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鎮原縣立足特有的書畫資源稟賦,組織“藝心惠民”文藝志愿者用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有趣的宣傳語、漫畫和青山綠水圖景,精心打造了一個個反映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文明新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墻繪,把文明鄉風和美麗鄉村畫卷描在筆端、繪在墻上,讓原本閑置的院落墻體成為受廣大村民歡迎的“政策明白墻”“文化傳承墻”和“美德教育墻”。這些矗立在群眾身邊的“文化墻”,獨具匠心、雅俗共賞,不僅扮靚了美麗鄉村,而且滿足了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讓群眾時時刻刻、時時處處都能接受到文明理念的渲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日用而不知”的良好效果。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每年春節前夕,鎮原縣常態化組織“藝心惠民”志愿服務隊深入全縣各鄉鎮開展“‘五福’迎春”活動,文藝志愿者們揮毫潑墨,一撇一捺、一起一落間,一個個“福”字,一副副年味濃、寓意好的春聯便躍然紙上,喜慶又文雅的對聯裝扮了鄉村農戶,活躍了鄉土文化,為節日增添了喜慶氛圍,更增強了鄉村凝聚力和文化活力。
文藝樂民,為創建“賦效”
鎮原縣文藝志愿者中,不乏擅長音律、小品的文化能人。為探索短平快、接地氣的文化服務形式,在省級文明縣創建過程中,鎮原縣積極探索“文藝創作+文明實踐”的志愿服務新路徑,不斷吸納鄉土文化能人、快板說唱能手加入“藝心惠民”志愿服務隊,先后組織創排了《文明“六禮”誦》《移風易俗韻詩》《守護網絡安全 共享文明成果》等一批快板作品,并利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泛展演,錄制成視頻在“學習強國”“新鎮原”等線上平臺廣泛展播,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普及新風尚新理念,有力助推了鄉村文化振興。
為進一步挖掘鄉土文藝的時代內涵,鎮原縣還策劃舉辦了“春官說詩贊盛世”2024年春官大賽。伴隨著震耳的鑼鼓聲,參賽的9個代表隊45名春官頭戴禮帽,披紅掛彩,手拿羽扇,依次登場。他們將敦風厲俗理念和文明新風內容融入春官詞中,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詩句,充分展示了全縣人民建設開放文明美麗幸福現代化新鎮原的新舉措、新成效、新變化、新風貌。
如今,正能量說唱快板已經成為鎮原縣的流行文化正逐漸盛行,縣內不少村干部、群眾都會自發排練快板等說唱節目,利用文藝匯演、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理論宣講等機會,展示他們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解。其中由干部群眾自編自演的《奮斗在希望的田野上》獲全省理論宣講微視頻大賽優秀獎,《夸鎮原》《笑談三普經 鎮原農技人》等“三句半”作品也在短視頻平臺廣泛傳播。
文藝惠民,為振興“賦能”
鄉村藝術源于民間的日常生活,帶著地方文化的時代烙印,它們既是物質上的文化形態,也是物質上的實體性民俗。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鎮原縣以“藝心惠民”志愿服務活動為牽引,將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融入文藝志愿服務中,持續開展文創產品的研發制作。
在“藝心惠民”志愿服務活動的涵育下,文藝志愿者中相繼涌現出了任艷艷、惠富君等刺繡、剪紙方面的文化能人,也逐漸衍生出高原媽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文化產業基地。比如妙麗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已申請專利14個,目前公司產品已經覆蓋香包、刺繡、剪紙、皮影、編織品等,年均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妙麗香”的帶頭人、“藝心惠民”志愿者任艷艷還開設了60多期“非遺”手藝培訓班,直接培訓學員1萬多人,并依靠“公司+基地+農戶”“訂單集中、分散制作、最后定型”生產模式,公司固定專業女技工36人,中級以上設計師7人,兼職刺繡女工348人,直接帶動3000多名農村婦女從事香包、刺繡、鞋墊、布鞋等產品加工,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為推廣“藝心惠民”志愿服務品牌在惠民增收方面的成功經驗,鎮原縣廟渠鎮積極推進“庭院+文化+產業”的“庭院經濟”模式,扶持當地文化能人打造“書法小院”“繪畫小院”等“微作坊”,通過書畫交流、字畫裝裱、文創設計的方式實現經濟效應,變“方寸閑地”為“增收寶地”,不僅為鄉村民俗的傳承創新注入活力,更有效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藝心惠民”文明實踐品牌的創立和發展,將書畫、快板、民俗手工等鎮原本土文化串珠成鏈,聯點成網,切實讓文化陣地“強”起來,讓志愿服務活動“火”起來,讓群眾生活“樂”起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鎮原縣委宣傳部 徐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