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通訊員田永昭)為做好農業技術指導,助力農業增產,今年,鎮原縣建立新型農民培訓基地,配備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大力整合縣農廣校、農業服務中心等多個部門的科技力量,組建新型農民培訓專家團隊,及時深入田間地頭、果園大棚,根據農時和農業生產需要對農民開展集中培訓。
新集鎮依托千畝現代設施蔬菜種植基地,大力發展瓜菜產業,但村民們最擔心因技術問題減產減收。針對這一問題,縣鄉聯手及時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活動,不僅第一時間為群眾送來了先進的種植技術,也為專家和群眾搭建起溝通的橋梁,為農業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期,樹木進入生長期,正是修剪果樹、培育新枝的最佳時期。在平泉、中原、新城等鄉鎮的果園內,林果技術專家為廣大果農送上了一堂堂生動實用的培訓課程。
“如果進行高紡錘形修剪,果樹間栽植距離可以近一些,2米左右株距。如果進行自由紡錘形修剪,可以做到3米的株距……”果園內,林果技術專家一邊給果農講解,一邊進行示范。
“我回去一定按照學到的方法去剪枝、管護,希望今年蘋果產量能更高。”參加培訓的果農賈等生說。
如今,有了農技專家“傳經送寶”,鎮原縣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變成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伴隨著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廣袤的農村大地也變得更加生機勃勃。鎮原縣針對農民季節技術需求,及時開展培訓,不僅讓老百姓致富有“方”,并提高了“續航”能力。截至目前,鎮原縣今年已開展農技培訓28場(次),培訓種植能手和鄉村干部4500余人,完成果園整形修剪1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