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慶陽,位于陜甘寧三省區交界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是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曾被貼上“老少邊窮”的標簽。
2022年,慶陽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邁過千億,達到1022.26億元,成為甘肅除省會蘭州外的首個千億級市州;2023年,慶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00.37億元、增長8.5%,增速高于全國、好于全省,甘肅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穩固。
當下的慶陽,作為甘肅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中“隴東南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已被視為是省會蘭州、區域中心城市酒泉及天水之外的甘肅經濟發展的第三極。
近年來,慶陽市聚焦油煤氣、風光電等資源優勢,搶抓“四大國家戰略”疊加政策機遇,在服務“國之大者”中展現了第三極突進的強勁勢頭:一批規模大、能級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紛紛上馬、落地開工,能源化工、數字經濟、“三元雙向”循環農業蓬勃發展、如火如荼……高質量發展的“愿景圖”正在變成“實景圖”。
即日起,央廣網甘肅頻道推出“慶陽:第三極突進”系列報道,觀路徑、看成效,探尋革命老區慶陽高質量發展的基因密碼。
央廣網蘭州4月18日消息(記者邸文炯)在外界看來,慶陽是甘肅最具英雄主義色彩的城市之一。這一看法,始于2021年12月慶陽市委、市政府拉開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之時。
全新的發展站位,挑戰顯而易見。面對與國家級中心城市的競合關系,慶陽何以自處?在榆林、延安、銅川等周邊城市競相發展的激烈競爭中如何破局?慶陽是否具備超強的人口、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吸引力?交通基礎設施、水資源和科技、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保障條件又如何?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泉表示,動態地看,毗鄰地區都在競相發力,當下的環境是“不進則退、原地踏步也是退”。因此,慶陽要將良好的區位優勢、堅實的工業基礎,以及土地、水資源、人口等發展要素支撐快速地轉化為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和區域性戰略優勢。
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慶陽的目標是“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相較于挑戰之大,這個目標帶有濃烈的危機感。
進入目標提出的第三個年頭,觀察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維度,包括產業、交通、人口、城市綜合功能等,可喜的是,慶陽依托自身稟賦優勢,向上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進度條”不斷刷新,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明顯提升,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竟芳華初綻!
慶陽城區俯瞰圖(央廣網發 陳飛 攝)
雙引擎驅動 產業強市縱深推進
區域性中心城市得以確立的基礎是城市的產業實力。過去兩年,慶陽聚焦國家所需、慶陽所能,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現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雙引擎驅動,甘肅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穩固,且作為甘肅經濟發展的第三極未來可期。
“在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撐因素方面,慶陽要主動服務于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安全,這是慶陽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出發點。”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駐會副主席羅哲說。
近年來,慶陽的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接續推進,已進入多能互補、多極突破、多點支撐的新階段,“能源新都”格局愈發清晰。
2023年,慶陽市累計生產原油1129.6萬噸,較2022年同期增加80萬噸,增量創歷年新高,原油加工量達到361.27萬噸,同比增加18.4%。天然氣資源總量2萬億立方米,煤層氣預測儲量1.4萬億立方米,頁巖氣綜合預測地質資源量1.8萬億立方米。煤炭資源預測儲量達2360億噸,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215億噸,居甘肅省首位。同時,慶陽市新能源裝機總量達到235萬千瓦,發電量達到25億千瓦時,增長35.6%。
慶陽市環縣劉園子煤礦51509作業區5號煤層原煤開采現場(央廣網發 趙彩霞 攝)
延鏈、補鏈加速推進。2023年,作為慶陽市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慶陽市天然氣提氦與儲備調峰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實施后,年處理天然氣可達6億立方米,年產液化天然氣(LNG)42萬噸,并具備年產200萬方的氦氣和10萬噸食品級二氧化碳的生產能力,預計可實現工業產值52億元。
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慶陽借助“東數西算”國家工程“落子”機遇,已成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的樞紐節點城市。盡管數字經濟目前尚未對慶陽城市GDP形成實質貢獻,但從長遠來看,這將是慶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重要一環。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甘肅·慶陽)展示中心外景(央廣網發 慶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李泉認為,與傳統產業相比,新興產業在提高城市創新能力、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增強城市帶動輻射功能等方面,具有更為明顯的先導效應。
2023年,慶陽市在綠色普惠算力率先發力,數算電融合發展、城市算力網建設等創新性工作走在國家樞紐節點前列,落地實施重大數字和算力項目16個,總投資198億元,“中國算谷·智慧慶陽”已從形象概念漸變為行業共識。
截至2月底,“東數西算”國家樞紐慶陽集群建成折合標準機架1.5萬架,智算規模突破6000Pflops。4月最新統計顯示,慶陽精準對接數字企業1803家,簽約309家,在慶陽注冊成立公司121家。
李泉表示,依托能源化工傳統優勢產業雄厚基礎,不斷拓展新興產業成長空間,這個雙引擎組合,對于慶陽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科創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醫療教育中心,最終建成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都會產生重要的支撐作用。
織密交通網 區域樞紐能級躍升
1月3日,平慶鐵路開工建設。平慶鐵路是“十四五”鐵路規劃重點項目,自平涼南站引出,經平涼市崆峒區、慶陽市鎮原縣、慶陽市西峰區,接入銀西高鐵慶陽站。
慶陽站外景(央廣網發 陳靖 攝)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毛錦凰表示,平慶鐵路的開工和建成將迅速提高平慶地區人員和物流的流通效率,加快融入西安和蘭州進程,為企業和商戶提供更快捷、成本效益更高的運輸選擇。同時,便捷的物流條件可能吸引外地企業到平涼和慶陽投資設廠,特別是那些對物流要求較高的工業企業。本地企業也會受到激勵,考慮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方向轉移。
慶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方興強介紹,慶陽市交通運輸系統圍繞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發展目標,不斷完善高速公路、普通省道、農村公路、民航航線、運輸站場、交通樞紐等布局規劃,基本形成了慶陽市交通“中長期布局規劃+‘十四五’規劃+重點專項”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體系。
截至2023年底,慶陽市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105.43億元,其中打慶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運營,實現了華池縣通高速目標,3個高速公路“開口子”拓展工程(G69甜永高速慶城高鐵站、環州故城、環縣河連灣出入口新建項目)建成使用,同時慶陽機場改擴建工程、慶陽公鐵聯運綜合客運交通樞紐項目二期工程、1個服務區和3條交旅融合發展紅色公路項目加快推進。
隨著一系列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加快落地,慶陽因交通阻隔所導致的投資價值受到抑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城市功能轉型受到影響等不利因素會得到根本上的破解。
甜永高速慶陽市慶城縣史家山互通立交樞紐(央廣網發 王啟寧 攝)
一組數字,反映了慶陽市交通運輸網絡的活力——2023年,慶陽機場完成運輸起降3948次,旅客吞吐量37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公路完成客運量337.23萬人,同比增長348%;鐵路全年累計發送旅客180萬人次,較2022年翻了兩番。
毛錦凰認為,慶陽搶跑交通網建設,率先建成陜甘寧毗鄰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是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至關重要的一步。他說:“慶陽需要不斷提升與北京、上海等國家中心城市以及優秀旅游城市的聯通力,通過區域樞紐能級躍升,進一步引領帶動和強化區域間貿易、物流、文化往來和要素流動,形成以現代大交通服務城市大發展的良性循環。”
多維度施策 逆轉人口“虹吸效應”
基于與毗鄰地區的力量對比,虹吸還是被虹吸,是慶陽市審視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時繞不開的問題。
通常認為,針對綜合實力相對較小的平涼、固原等城市,慶陽可能對其具有較弱程度上的“虹吸效應”。但是,針對同屬于國家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范圍內的榆林、延安、銅川等城市,慶陽可能仍然處于被“虹吸”狀態。特別是相較于距離坐動車約1小時的西安,慶陽的被“虹吸”效應就更為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慶陽市常住人口213.25萬人,城鎮常住人口96.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9萬人。
羅哲表示,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對城市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大規模人口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勞動力市場、消費市場和創新市場,從而推動經濟的繁榮。慶陽城鎮新增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可以視為慶陽人口被“虹吸”的現象正在發生積極變化。考慮到甘肅省人口總量呈現收縮的大背景,以及慶陽所處地理位置的客觀因素,這一點實屬難能可貴。
以成本居中、品質優良的住房吸引人口、聚集人口,是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慶陽的政策邏輯是,堅持以地價控房價、以低價促消費、以消費帶投資,加大商品住房供給,盡快建成市區保障性租賃住房。
據介紹,自2022年起,慶陽市為鼓勵市民購房,吸納人口進城,全面落實“不限購、不限價”政策,取消居民購買新建商品住房購買套數、戶籍要求等限制;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凡夫婦雙方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最高可貸額度由60萬元提高到70萬元,一方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最高可貸額度由50萬元提高到60萬元。養育多子女的繳存職工,在慶陽市購買自住住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最高可貸額度上浮10萬元,不超過80萬元。
慶陽市寧縣54萬人口,22萬人在外打工。近年來,寧縣充分發揮寧縣外出務工創業人員多的優勢,吸引各領域寧縣籍人才回歸、資本回歸、項目回歸,推動北雁南飛的“打工經濟”向群鳳還巢的“回歸經濟”轉變。
工人正在制作匹克球拍(央廣網記者 李紅軍 攝)
寧縣籍楊凱是寧縣“回歸經濟”的響應者之一,他放棄了在一線城市經營的工廠,回到家鄉開辦了匹克球拍生產企業凱晟源公司。
“2023年,企業產值超過1000萬元,碳纖維球拍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北美和南美洲市場。”楊凱說,他的企業已吸納周邊群眾120多人就業。
寧縣“回歸經濟”的實施是慶陽逆轉人口“虹吸”態勢的一個注腳。
據了解,2023年,慶陽市持續擴大貸款發放行業范圍,針對石油天然氣化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傳統優勢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數據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農業“羊牛豬雞、果草菜藥”八大主導產業,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中的個人創業和小微企業創業,在規定范圍內提高放貸標準,全年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億元,全力推動個人和小微企業積極創業。
慶陽市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速,吸引了部分流動人口回流遷移,也為本地人口的發展提供了多元的就業創業機會。
2023年3月,慶陽市西峰區區級創業就業孵化示范基地——隴東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揭牌。至此,西峰轄區創業就業孵化示范基地增加至6處,其中,省級創業就業孵化示范基地1處、市級2處。
隴東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央廣網發 隴東學院供圖)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端人才的支撐。慶陽正在吸引高端人才上做“加法”。
2023年,慶陽組建了13名院士領銜、208名專家組成的數字經濟高端智庫助力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同時,慶陽市設立1690萬元人才專項基金,聯合西安、蘭州高校與隴東學院、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數字經濟人才2700人,培養、延攬、集聚一批適應慶陽發展需要的人才。
“2023年,慶陽城鎮新增就業2.74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26萬人;連續出臺若干政策,從金融支持等方面全方位保障,金融支持13.22億元。”慶陽市人社局辦公室主任袁振峰說。
全方位投入 城市功能加碼集成
早在慶陽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之初,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即指出,“我們的這個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陜甘寧毗鄰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不僅僅是修幾條路、蓋幾座樓的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建設。這樣,我們才能夠有足夠的資源吸附力。”
生態、教育、醫療等全方位投入,打造宜居的幸福之城是慶陽打造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籌碼。
近年來,慶陽市致力于打造一批園林綠化示范街,實現“300米有綠、500米有園”。截至2023年底,市區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71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分別提升2.33%、1.34平方米。
廣袤無垠的董志塬(央廣網發 陳飛 攝)
除了生態環境,“上學與就醫”也是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點。
“以西峰區為例,近兩年,西峰區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團結小學新校區、南街小學、黃官寨實驗學校等重點項目6個,總投資3.9億元,新增學位9900個,努力建設‘家門口’的高品質學校。”慶陽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張懷璧介紹。
2023年,“優教慶陽”工程扎實推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8.02%、97.69%和96.77%。慶陽四中二期擴建項目加快推進,慶陽六中提質改造、慶化學校教學樓等項目建成投用。
工人們夜以繼日建設隴東區域醫療中心(央廣網發 慶陽市衛健局供圖)
與此同時,作為甘肅省3個區域醫療中心之一的隴東區域醫療中心(慶陽市人民醫院改擴建)建設項目中心主體于2023年封頂,市康復醫院投入運營,慶陽全市公共醫療服務能力有了大提升。
“2023年7月,隴東區域醫療中心與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簽訂了協議書進行共建,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于當年8月派駐首批醫療幫扶專家正式入駐慶陽市人民醫院,截至目前,蘭大二院共派駐3批21名幫扶專家。”慶陽市衛健局規劃科科長王睿說,隴東區域醫療中心的全面建成將更好地滿足隴東地區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帶動提升隴東地區乃至周邊地區診療能力水平。
4月11日,慶陽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召開2024年第一次會議。黃澤元表示,要用足用活用好要素聚集條件更好、國家支持力度更大、自我發展能力更強等利好條件,加力提速增效,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要著力夯實產業基礎,圍繞打造“四千四百”八大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城市聚集和吸附能力;
——要著力補齊物流短板,加快落實物流發展規劃,實施有帶動性的物流項目,招引品牌企業入駐慶陽,用好國家促消費措施,建設內通外聯的“流通中心”和商貿活躍的“消費中心”;
——要強化城區園區建設,增強城區與園區之間的聯動,讓城區為園區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撐,讓園區的部分要素在城區得到滿足,為城區引入更多高凈值人群。
……
如今,建設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慶陽不斷探索前行,這是慶陽的英雄之路。長風破浪會有時!無數人傾耳戴目,在不久的將來,慶陽,能夠成就甘肅人心目中的傳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