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合水縣肖咀鎮以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為抓手,以種養菌結合、農牧循環為主要路徑,圍繞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棄菌料等領域,全力推進以種植業為基礎、畜牧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日前,在肖咀鎮山地有機蘋果園建設現場,鎮村干部和群眾一起將廢舊菌棒運往田間,菌肥還田后再栽植果樹。今年,肖咀鎮在鐵趙村流轉山地400畝,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客商栽種瑞雪、瑞香紅、紅斯尼克等品種的蘋果樹,施用生物菌肥和農家肥,打造山地有機果園1處。
“我們主要用的是生物菌肥和農家肥,產出的蘋果顏色和口感都比較好。縣上的養殖戶比較多,農家肥也比較充足 。”肖咀鎮山地有機蘋果園負責人魏繼英說。
在肖咀鎮梅家寨子村馬鈴薯種植基地,旋耕機、覆膜種植機來回穿梭,村民們忙著施肥、耕種。
今年,梅家寨子村以種養菌業一體化循環發展為引領,流轉土地種植馬鈴薯500余畝,把糞肥、菌肥還田,對畜禽糞污、廢棄菌棒資源化利用,進一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促進農業綠色、循環、高質量發展。
“在馬鈴薯品種的引進、種植過程中,我們對照生態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種植標準來執行,通過草木灰拌種,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實現生態循環,減少農業耕作對環境的影響。”肖咀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蘇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