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鎮羅杭村強化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共識,積極探索發展壯大產業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組建黨群致富聯合體,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著力推動“黨建+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筑基賦能。
谷雨過后,走進羅杭村蔬菜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映入眼簾,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含赟、駐村第一書記劉力學正在為村民鄭小云指導育苗技術。
鄭小云今年58歲,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2021年得知羅杭村要發展蔬菜產業,她積極承包了8座鋼架大棚,種植西瓜,當年就收入了8萬元。嘗到種植甜頭的鄭小云,今年再次在羅杭村蔬菜基地承包了9座鋼架大棚,1座溫室大棚,在村干部和駐村干部的指導下,種植西紅柿、辣椒和水果早熟玉米,預計今年總收入在10萬元以上。
羅杭村地處塬邊咀梢,前些年,集體經濟薄弱、產業單一、發展后勁不足。2021年,村黨支部搶抓政策機遇,在駐村幫扶工作隊和各級有關部門幫扶下,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種植精品西紅柿,全面引進滴灌技術,實現“水肥一體化”,打造了高產優質蔬菜基地。
羅杭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牛志俊說:“黃河財險自幫扶羅杭村3年以來,累計投資120余萬元,將重點放在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上,今年新出資4.77萬元,為村級蔬菜大棚免費提供了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一方面,為帶動當地困難勞動力就近務工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更有力地助推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今年,羅杭村繼續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將大棚交由農戶自主經營,最大程度讓利于民,黨支部和合作社主要負責后勤保障、服務和技術指導。目前,該基地蔬菜產業發展模式已由村干部帶頭干過渡為群眾自己干。
據悉,去年羅杭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目前已培養村級致富帶頭人3人,帶動當地剩余勞動力以及困難群眾就業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