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工業遺產博物館位于西峰區古象路,由慶陽前進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帥忠奎創建,這是慶陽首家收藏工業遺產的私人博物館,創辦于2019年,它集傳統手工業、現代工業、工友記憶于一體,覆蓋了傳統手工業(四窯、十六坊、十九匠)和近現代可移動的(老用具、老機器、老照片等)工業遺產項目,已收藏本地的工業遺產實物4000多件,其中絲紙類2385件、竹木器102件、雜項555件、鐵器900件、陶器92件。在設計上以記載歷史、新舊結合、傳承文明、獨具特色為主,見證了慶陽工業化歷史發展進程,傳承與弘揚了慶陽工業文化,更是體現了艱苦奮斗的老區精神。
慶陽工業遺產博物館是一本思政學習教材
這些蘊藏著故事的工業文化,是城市最生動的語言和性格,是城市精神和力量的真實寫照,是城市重要的歷史文化符號。走進博物館,展現在眼前的遺物讓參觀者有機會深入了解慶陽手工業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中國工業歷史的發展變遷,探索工業波瀾壯闊的發展軌跡,找尋內心深處關于慶陽的那份獨特情懷,感受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工業發展的華麗轉變,體會先輩們身上那種需要傳承與發揚的艱苦奮斗、不畏艱險的精神,這些無疑都是思政教育的優質素材和資源。
慶陽工業遺產博物館是一幅工業歷史畫卷
沿著傳統手工業區走進現代工業區,映入眼簾的是暗紅色耕種機、布滿青苔的石槽以及滿是年代感的拖拉機…每一部老機器、一張老圖紙、一個老商標,都訴說著時代發展的軌跡。它們在展示慶陽傳統工業發展的歷史文化的同時,保留了慶陽工業文化根脈,讓人們在厚重的懷舊感中,深入了解和感受老區的滄桑變化。它們默默地填補著城市的記憶,訴說著工業發展的軌跡,展示著精神文化的物態載體,承載著手工業文明的印記。
慶陽工業遺產博物館是一部科學哲理文獻
這里陳列著數百件慶陽地區企業、縣辦企業、鄉鎮企業改制前使用或生產的機器設備、農業機械、歷史檔案、證件、手稿以及辦公用品和生產生活用具等。不僅見證了慶陽產業工人夜以繼日的奮斗史,還能從中感悟出我市工業化發展進程中蘊含的哲理和精神。我們看到,從最簡單的手工操作機床到現代的機械機床,可以感受到科技作為生產力的滲透型要素給生產帶來的巨大變化。新事物是符合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它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生長,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從這些機床的更迭變換中,足以驗證“事物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取代”這一科學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