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到來,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不同的城市出發,
逃離繁瑣勞累的生活,
探尋陌生的文化差異,
在山川湖海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那就來一趟鎮原!
茹河風情游
北石窟寺—翟池景區—聚德康養小鎮景區—萬千漁家樂—雞頭山景區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坐落于茹河蒲河兩河相匯之處的覆鐘山下,開鑿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開鑿窟龕295處,大小雕像2125尊,為絲路佛龕的經典代表。
翟池景區
翟池景區位于鎮原縣東南上肖鄉境內,形成于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蓄水量104.5萬立方米,現建有賓館、美食廣場、游樂場、游客中心,開設劃船、游泳、垂釣等游樂項目20多個。
“五一”期間活動安排:文藝匯演、書法交流、繪畫寫生、農產品展銷、休閑垂釣競賽、網紅宣傳推介等。
聚德康養小鎮景區
聚德康養小鎮景區為國家AAA級景區,位于鎮原縣屯字鎮閆溝村茹河南岸的臺地上,總占地637.36畝,是一處集生態觀光、休閑康養、研學培訓、民俗農事體驗、餐飲娛樂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康養景區。
“五一”期間活動安排:“春色滿塬 樂動屯字”民俗文化藝術節開幕式、農特產品推介、文藝匯演等。
萬千漁家樂
萬千漁家樂坐落在山川秀美,水資源豐富的茹河岸邊,位于鎮原縣開邊鎮解放村。是以水產養殖、休閑垂釣、觀光旅游、農事體驗、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雞頭山景區
雞頭山位于鎮原縣開邊鎮開邊村茹河南岸,據史載,秦始皇曾西巡登此山,距今約有4000多年的歷史。建有石窟寺、問道亭、游步道等遺跡,已成為開邊及周邊群眾休閑旅游首選的景區之一。
民俗文化游
潛夫山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石空寺—美食廣場
潛夫山景區
潛夫山景區為國家AAA級景區,因東漢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論家、哲學家、文學家王符在此隱居著書《潛夫論》而得名。公園現有潛夫亭、杏花亭、通明宮、王符紀念館、書畫展覽廳、南北大門、佑德觀大門、悠園、沁園、怡園等景點,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
鎮原縣文化館
鎮原縣文化館位于縣城東廣場,一樓展廳、二樓輔導室常年免費對外開放。負責實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56個,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慶陽剪紙),省級非遺項目4個(慶陽剪紙、高粱桿燈籠制作技藝、鎮原民間小曲戲和隴東禮俗文化),市級非遺項目15個。
鎮原縣博物館
鎮原縣博物館成立于1986年,是一座以收藏、宣傳、科研、陳列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國家三級博物館。現有《茹水文明——鎮原歷史文物展》和《紅色記憶---鎮原革命歷史文物展》,展出文物800多件。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籌建于北魏,開鑿于隋代,唐初開始造像,經明清兩代改造重修,增建了土地寺、藥王殿、靈官廟等,泥塑了金身,形成了一處融釋、道、儒三教于一體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鎮原美食廣場
鎮原美食廣場位于原州西路,有七十多家檔口,一百多種美食,食材鮮美、風味獨特。
紅色記憶游
屯字戰役紀念館、援西軍紀念館—塔兒洼戰役遺址—牡丹洼紅軍長征駐地—紅軍長征三岔紀念園
屯字戰役紀念館
援西軍紀念館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援西軍紀念館和屯字烈士陵園在同一地址陳列布展。屯字戰役紀念館占地3520平方米,共分東西展室、紀念碑、烈士陵園等三部分,為紀念1948年在屯字戰役中犧牲的人民英烈而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援西軍紀念館占地3500多㎡,由東西兩個展廳、烈士紀念碑三部分組成,為紀念1937年3月5日中國抗日紅軍援西軍進駐鎮原這一段革命歷史而建,是鎮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基地。
塔兒洼戰役遺址
塔兒洼戰役遺址位于鎮原縣馬渠鎮唐家塬行政村塔洼自然村。1935年10月10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與國民黨軍隊交戰于此。四周溝壑縱橫,面積約8萬平方米。2017年由鎮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牡丹洼紅軍長征駐地
牡丹洼紅軍長征駐地位于馬渠鎮馬渠行政村牡丹洼自然村南約50米(即何儒陽老莊)。1935年10月9日,中央紅軍途經此地。地處梁峁起伏、溝壑縱橫的半山腰上,地勢陡峭,占地3000平方米,有4孔窯洞。
紅軍長征三岔紀念園
紅軍長征三岔紀念園位于鎮原縣三岔鎮高灣行政村,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陜甘支隊)長征途經三岔鎮,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夜宿于此。紀念園由游客接待中心、長征三岔毛澤東居住舊址和紀念館三部分構成,承載著一段光輝的革命歷史,已經成為隴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