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 (通訊員程娟娟)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西峰區以服務民生為宗旨,找準為民服務小切口,立足“微網格”,融入“微服務”,辦好“微實事”,服務“大民生”,打通街辦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過去,西峰區解放路街道東大街社區門前的游園廣場是很多靈活務工人員的聚集地,他們靠著“碰運氣”等待雇主上門才能“開張”。為了幫助靈活務工人員實現高質量就業,東大街社區聯合西峰區就業局建成“零工市場”,借助社區“暖蜂驛站”,讓靈活務工人員有了歇腳、喝水的地方。“社區給我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也讓我們有了喝水和休息的地方,十分方便。”靈活務工人員李紅高興地說。
走進東大街社區“零工市場”,飲水機、藥箱、座椅等設施一應俱全,不僅如此,“零工市場”還配備了一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登記靈活務工人員的個人信息和務工需求。截至目前,已有100多名務工人員登記了務工信息。“我們建立了微信群,如果用工單位有招工需求,我們會及時發布在微信群,方便靈活務工人員就業。”東大街社區“零工市場”工作人員何卓遙說。
東大街社區以“城市驛站”為陣地,充分發揮“互聯網+就業”優勢,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延伸對新業態群體和戶外勞動者的服務觸角,為他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提供暖心服務和就業渠道,真正把實事辦出“民生溫度”。
每天晚上7點,朔州路街道慶州西路社區燈火通明,不時有居民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健身鍛煉。筆者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看到,跑步機、動感單車、臥推架等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后在家門口就能健身,確實很方便。”正在鍛煉身體的慶州西路社區居民路偉說。
除了健身區域,慶州西路社區還打造了圖書角、兒童活動室、紅色影吧等功能室。“慶州西路社區引入了6家第三方服務機構,打造多個服務型功能區域,半價或低價為居民提供服務,讓轄區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優質服務。”慶州西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若瑩說。
西峰區堅持“兩心3+”工作法,聚焦居民急難愁盼問題,以多元化、一站式、零距離的方式,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滿足不同居民差異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