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為我們進一步挖掘、整理和利用慶陽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發展和壯大慶陽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慶陽文旅融合名片,建設文化旅游產業大市,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市文化旅游產業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迅速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效益提升之路。但是,部分地區對慶陽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規律和內容價值創意重視不夠,一味競相攀比、盲目跟風,追求產值上的冒泡膨脹,導致出現損害歷史文化資源、破壞文化生態、阻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不良傾向。為此,必須遵循“內容為王”和“價值觀至尊”規律,樹立“文化可以做成產業,創意能夠提升效益”的文旅融合新發展理念,以“用美好創意把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的全新思維,努力提升我市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質效,提升文旅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真正把文化旅游產業做成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培育主體,樹立“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新理念。培育市場主體就是要充分發揮慶陽獨特的紅色革命文化、周祖農耕文化、岐黃養生文化、香包民俗文化及系列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優勢,大辦文化企業,大建龍頭企業,唱響“產業發展、文化繁榮、企業帶動、效益提升、強市富民”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連臺戲。發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資源比較優勢,打牢發展基礎,樹立“把資源當優勢發揮,把文化當產業來做,用企業帶動產業,用文化提升品牌”的大思維、新理念,努力開創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開發資源,形成“產業開發的母礦是文化資源”新共識。要充分調動市內外一切文化專家力量,大力開發慶陽紅色革命文化、周祖農耕文化、岐黃養生文化、香包民俗文化和系列黃土風情文化等資源,在博大精深的“母礦”中挖掘慶陽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價值。把慶陽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變成引領市場主體的主導產業,積極研發產品,開拓產品市場銷路,努力提升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的效益,促進慶陽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此外,還要重視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的綜合效應,即品牌效應、帶動效應和鏈條效應,積極推動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科學發展。
突出創意,激活“創意是產業的靈魂”新思維。把慶陽文化旅游資源做成具有慶陽區域特色和鮮明創意的優勢融合產業,是推進慶陽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用美好創意把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是解決當前慶陽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突出慶陽的民俗特色、資源特色、文化特色、創意特色上下功夫、動腦筋、謀出路,是解決當前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的“牛鼻子”,要通過策劃設計和創意模式,提高產業的增加值和影響力,解決當前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瓶頸問題,通過示范帶動、體制轉型,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重用人才,善用“人才是興業的第一因素”新眼光。努力發現、培養和重用一批在香包民俗文化、廣告創意設計、動漫制作、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有突出造詣的專業人才,依靠人才興產業,依靠人才促發展,依靠人才創效益,以人才支撐來實現慶陽文化旅游產業向著長遠目標和美好方向可持續發展。此外,還要努力提升產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經營理念,積極推動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穩固發展。
打造品牌,構建“市場經濟的實質是品牌經濟”新模式。要依靠慶陽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在全國打造“中國慶陽”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努力拓寬國際市場,共同促進產業開發,提升產業效益,實現惠民富市。要圍繞“慶陽香包、中國香道”品牌、“周祖圣地”農耕文化品牌、“岐黃故里”保健養生文化品牌、“紅色南梁”老區歷史文化品牌做文章、出產品、打品牌、占市場,依靠文化創意品牌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盡快轉型升級。
拓寬市場,探索“好酒還得好吆喝”新做法。采用媒體宣傳、信息交流和外出推介等各種辦法,積極調動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網絡等傳播媒介,把慶陽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品牌“打”出去,把慶陽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的資源優勢“唱”出去,把慶陽人的精神面貌宣傳出去,使慶陽品牌走出慶陽,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在國內、國際市場設立宣傳代銷點、營銷網絡網站,促使慶陽文化旅游產品搶占市場,提升效益。
爭取效益,錨定“效益是產業的根本”新目標。一是要科學管理,降低成本,使慶陽文化旅游產品有增加利潤的必要升值空間。二是做好服務,深化包裝,使慶陽文化旅游產品占領市場,提升效益。三是批量生產,形成規模,使慶陽文化旅游產品走俏市場、引領市場、產生效益。
(作者單位:市文體廣電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