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夜夜骑,日日操天天,亚洲不卡在线观看,日韩在线一二三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在线不卡,欧美成人精品二区三区99精品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縣區  > 鎮原
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鎮原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走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慶陽網訊(通訊員 田永昭初夏時節,行走在原州大地,無論是工廠車間,還是項目建設工地以及田間地頭,處處都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滾滾熱潮……

今年以來,鎮原縣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農業優先型”和“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兼顧發展城市服務、文旅融合和生態功能,扎實推進“強縣域”行動,持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構建縣域經濟硬支撐

項目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鎮原縣把精力集中到項目建設上,持續開展項目攻堅行動,干中比拼、爭中奮進,一批重大項目招引、落地、達產,引領著全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點燃了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日前,筆者在鎮原縣城區西區供水管網改擴建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各種機械來回穿梭,施工隊伍正在進行路面破除、管槽開挖等作業。作為鎮原縣重大民生項目之一,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完善城區污水收集、供水、供熱、排水系統提供重要保障,對有效改善城區街道風貌及道路通行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在甘肅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加工各種雞肉產品。“今年,我們準備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爭取早日達到1.2億羽產能。”甘肅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松林說。

日前,筆者在鎮原縣城區西區供水管網改擴建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各種機械來回穿梭,施工隊伍正在進行路面破除、管槽開挖等作業。作為鎮原縣重大民生項目之一,該項目建成后將為完善城區污水收集、供水、供熱、排水系統提供重要保障,對有效改善城區街道風貌及道路通行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在甘肅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加工各種雞肉產品。“今年,我們準備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爭取早日達到1.2億羽產能。”甘肅圣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松林說。

據了解,一季度,鎮原縣開(復)工項目54個,完成投資9.89億元。納入市列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78.6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9.15億元。全縣實施5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4個,完成省外到位資金10.58億元,同比增長102.68%。

鄉村振興譜新篇  和美鄉村踏歌而來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群眾要致富,產業是支柱。

初夏時節,走進孟壩鎮西壕村村民段虎平家的牛棚,幾十頭膘肥體壯的牛正在吃草。依靠政策支持,段虎平家肉牛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還帶動周邊群眾依靠飼養肉牛過上了好日子。

“去年存欄50頭,今年出售了29頭,毛利潤69萬多元。”正在牛棚忙碌的段虎平說。孟壩鎮西壕村通過“小群體、大規模”養殖,目前全村牛存欄量達1083頭。

在臨涇鎮脫桃園村,村民們忙著栽植萬壽菊。“今年我種植了8畝萬壽菊,預計能收入2萬多元。”脫桃園村村民脫維剛說。

臨涇鎮鎮長李娟娟告訴筆者:“目前,臨涇鎮已種植全膜玉米5萬畝、冬小麥3.51萬畝、冬油菜6000畝、中藥材3000畝、萬壽菊1800畝、辣椒930畝,全鎮肉雞、肉牛、肉羊、生豬飼養量分別達7萬羽、4100頭、1.49 萬只、1萬頭。”

今年,鎮原縣積極發展以綠色種植業為基礎、現代畜牧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肉雞出欄1746萬羽,生產雞肉產品3.7萬噸;肉牛飼養量達到21.67萬頭、出欄3.86萬頭;建設日光溫室61座,瓜菜在田面積累計完成11.5萬畝;新建食用菌種植大棚37座。

向善向美樹新風  文明之花馨香萬家

城區內,文明標語處處有,文明行為時時見,細微之事彰顯文明之風;鄉村里,村容村貌整潔美觀,村規民約口口相傳,一個個文明新村映入眼簾……現如今,文明新風已吹遍鎮原縣的每一個角落。

鎮原縣立足破陋習、樹新風,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并舉、靶向施策與持久攻堅相結合,大力推進婚俗改革,潛移默化啟潤民心,培育文明新風尚。

把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厚植文化基底的前提,深挖“王符故里”資源潛能,將王符文化宣傳宣講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結合起來;建辦“鎮原大講堂”,開展以移風易俗和文明理念傳播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依托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成立鄉村治理宣講團,深入各村組開展移風易俗宣講。利用農村大喇叭、集體簽名倡議等方式開展常態化、高頻次宣傳,張掛刊播標語8000余條,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10萬余張。創排一批快板、小品、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提升宣傳效果。

至目前,全縣共評樹各類道德模范、“鎮原好人”280多人,“美德家庭”100多戶,“星級文明戶”5400多戶,12000多人的凡人善舉和先進事跡在善行義舉榜上予以公示,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


編輯:李婕責任編輯:楊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