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夜夜骑,日日操天天,亚洲不卡在线观看,日韩在线一二三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在线不卡,欧美成人精品二区三区99精品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縣區  > 環縣
環縣: 滿地盡披“黃金甲” 93萬畝玉米喜獲豐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羅衣初卸露黃膚,累累嵌成萬顆珠”。金秋十月,環縣93萬畝玉米迎來大豐收,放眼望去,廣袤田野披上了金黃的盛裝,秋收的氣息越來越濃郁。趁著晴好天氣,農戶們在田間地頭忙著摘棒、剝皮、晾曬、運送,確保玉米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在毛井鎮紅土咀村玉米種植大戶秦明家玉米地里,大片的玉米地一望無際,宛若金色的海洋,一株株粗壯的秸稈上,玉米棒大小均勻、顆粒飽滿,微風拂過,沙沙作響,仿佛是大自然在為農民奏響豐收贊歌。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的他正和家人一起忙著采收玉米。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連年來,53歲的秦明憑著對土地的堅守和探索,走出了一條玉米種植增產增收之路,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糧專家。“我今年承包了100畝地,加上自家50畝,共種植了150畝玉米,其中135畝玉米前段時間被青貯成飼草料賣給了羊場,收入近10萬元。剩下這20畝玉米,從一周前開始掰,再有3、4天就掰完了。”  

秦明蹲在田間地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家里現有80只湖羊,今年雨水不錯,玉米長勢好,加上選用了新品種后,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20畝玉米正好用作羊只越冬的“口糧”,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解決了玉米秸稈再次利用問題。

這些年來,通過種玉米和養羊,他不僅供兒子上了大學,還娶了兒媳婦。“現在種玉米,從播種到收獲全程機械化作業,省工又省力,打算明年繼續在選用種子、使用肥料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秦明信心十足地說。 

毛井鎮平均海拔1758米,年均降水量 370毫米,年平均氣溫6.8℃,全年無霜期120天,屬高寒氣候,多山地、坡地,非常適合各類小雜糧生長。毛井鎮紅土咀村黨支部書記樊成德說,村上根據產業體系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優化種植結構,進一步發展壯大糧飼玉米產業,走出了一條“糧飼兼顧、草畜配套”的產業發展新路子。紅土咀村今年種植地膜玉米6000畝,其中100畝以上的種植戶有5戶,50畝以上的種植戶有80多戶。今年降雨多,玉米長勢良好,顆粒飽滿,秸稈粗壯,畝產平均在1000斤以上。紅土咀村也是養羊大村,全村羊只飼養量有15000只,玉米的規模化種植為羊只飼草料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樣的豐收場景也在蘆家灣鄉小堡條村賀山莊組上演。記者見到村民馬秉證時,他正在自家地里忙著采收玉米。由于種植面積大,馬秉證特意請來了兩個鄰居當“幫手”。只見他們嫻熟地掰下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剝去外衣,裝進袋子,用三輪車送回家晾曬。“我今年種了二十多畝玉米,長勢還不錯,每畝至少產1000斤,能收入兩萬多元錢。”馬秉證告訴記者。

環縣是傳統半農半牧縣,也是養羊大縣。近年來,環縣按照“以畜定貯、糧飼兼顧、種養結合”原則,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推廣秸稈作物種植,解決羊只養殖草料問題,降低飼養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草畜產業由粗放型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轉變。

同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推進,讓昔日的小塊農田變成了連片的沃野,灌溉設施不斷完善,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幅提高,極大地改善了種植戶耕種條件。在政策支持方面,環縣通過免費發放地膜等措施,有力促進了地膜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今年全縣共種植地膜玉米93萬畝。

記者:郭海霞 喬潔

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