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劉英娟)“查得好,有幾種藥都是我們家里的必備藥品,要不是你們排查,我們買了也不知道。”正在藥店買藥的王女士感激地對檢察官說。
近年來,隨著各類網絡外賣平臺的興起,滿足公眾日常生活需求的途徑愈發便利快捷,線上下單、線下送達的商業模式,使得居民足不出戶即可購買到各類商品,而在各大藥店加快進駐網絡外賣平臺、極大程度滿足居民藥品需求的同時,用藥風險也陡然而增。
為促使藥品網絡銷售市場規范,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日前,寧縣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對網絡平臺銷售藥品線索進行了排查。在調查中發現,轄區內多家藥店分別在美團、京東、餓了么外賣平臺上對外銷售“強力枇杷露”、“枇杷止咳膠囊”、“宣肺止咳合劑”、“消炎止咳片”、“固腸止瀉丸”等15種含有罌粟殼的口服復方制劑。
通過此次排查,確保藥品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嚴防“問題藥品”非法流入市場,進一步規范了藥品經營行為,有效推動藥品安全源頭綜合治理,切實保護了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舌尖安全,關乎國計民生,二次供水的管理水平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飲水質量、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 10月中旬,寧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對轄區住宅小區的二次供水整改情況進行了跟進監督。
“經過我們實地走訪察看、調取相關臺賬、詢問物業人員,核實發現轄區二次供水單位均已建立設施日常運轉、保養、清洗、消毒臺賬,制定了衛生制度并予以實施,供管水人員補辦了健康證并落實了年度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制度,儲水水箱均已嚴格清洗且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了水質檢測,二次供水設施周圍環境衛生整潔、供水設施運轉正常。”寧縣檢察院工作人員說。
“我家的自來水變清了,也沒有雜質和異味了,檢察院對咱們用水安全的檢查和宣傳真的起了大作用……”聽到群眾的這句話,檢察人員壓在心中的大石也終于放下了!民生無小事,而這也正是落實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寧縣檢察院聚焦群眾關切,精準發力、規范辦理,實現了訴前保護公益的最佳司法狀態,以積極姿態履職盡責,筑牢民生之本、推進社會治理、守護美好生活。
今年年初,寧縣檢察院對轄區內“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走訪時發現,部分高層住宅小區、醫院等二次供水存在未經批準擅自供水、儲水設施未定期清理消毒、水質未進行檢測、監管缺失等問題,存在飲用水衛生安全隱患。
針對上述情況,寧縣檢察院與相關行政部門取得聯系,一方面舉行公開聽證,積極溝通發現的問題、了解相應的日常履職情況,并告知相應被管理單位的需求與現狀。另一方面,及時向主管部門送達檢察建議書,督促其積極落實日常主體監管與指導責任,及時規范“二次供水”管理,健全“二次供水”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切實保障群眾的用水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寧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不斷加大與行政機關的溝通協作,以實實在在辦案成效,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進一步做實做優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