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華池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以“楓橋式”綜治中心創建活動為抓手、以民生服務為導向、以提升服務效能為目標,緊扣居民實際需求,統籌力量資源,強化網格管理,扎實推進“三調”對接,抓實做細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多元調解等環節工作,止目前共排查、受理矛盾糾紛和訴求3469起,累計化解和答復3340起,化解率達到96.3%,綜治中心矛盾糾紛“集散地”、多元解紛“橋頭堡”、社會治理“晴雨表”打造成功能進一步突顯。
強化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工作的各環節,縣委常委會多次研究主動創穩工作,縣委政法委印發了《華池縣新時代“楓橋式”綜治中心創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并對相關各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積極運用基層黨組織扎根基層群眾的優勢,充分調動網格員、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志愿者、鄉賢能人等各方力量參與基層管理,構建綜治中心、調委會組織、基層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
共建共享資源,建強矛盾化解指揮部。按照“六有”標準和“八化”目標,規范建成綜治中心132個(縣級1個、鄉鎮級15個、村級116個),人民調解組織175個、人民調解員1266名。縣綜治中心與民政、退役軍人事務、信訪、交警、紅十字會集中辦公,不斷優化綜治中心、訴調對接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警調對接中心、訪調對接中心、心理咨詢中心“七中心合一”的調解體系,通過提升改造,在臨街設立華池縣人民來訪接待大廳,整合信訪、退役軍人、司法等6個部門,設立5個常駐、1個隨駐接訪窗口,統籌開展信訪接待、矛盾化解、法律服務等工作。
聚焦群眾需求,實現多元聯動化糾紛。2024年4月4日,柴某顯與同村的賀某春發生糾紛,為確保案結事了,調解員們大膽提出了將涉案的3個方面矛盾糾紛一次性“打包調解”。2024年8月7日縣綜治中心分析研判后,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工作制度,聯合公安局、法院、司法局、鄉政府、派出所、村委會、網格員等力量組成聯合工作組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對該糾紛進行現場調處,在長達10個多小時的調解后雙方最終達成了統一意見。一場持續三年多的糾紛終于得以圓滿化解,這場“僵局”的化解是華池縣繼承和發揚“馬錫五”司法精神、通過人民調解的力量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也是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發揮作用的真實寫照,更是牢牢踐行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排憂解難的行動體現。
推行三調對接,情法并進解難題。華池縣綜治中心積極推行“三步”調解法,做到簡單糾紛就地調,一般糾紛多元調,疑難糾紛兜底調,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發現在初期,解決在萌芽。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縣級層面優化陣地功能、調解隊伍和聯動機制,大力推行“1+8+N”調解模式,三調對接+涉事部門的調解方法,對符合法律政策且群眾愿意調解的案件,全量流轉綜治中心調處化解。
夯實治理“單元”,“紅馬甲”構建“大”平安。千門萬戶勤奔走,細致排查不放過。網格員是最貼近居民、最貼近基層的群體,以一技之長、一己之力,在這個最小單元里把各項防控舉措落細落實,確保大事小事不出“格”。華池縣根據傳統居住習慣、人口聚集程度以村民小組進行劃分685個網格,并全部配備網格員,他們穿梭于大街小巷,用腳步走遍每一戶居民,化解矛盾糾紛、排查安全隱患,搭建起基層服務平臺,切實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