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西峰區肖金鎮米王、李城、張莊等村的大棚草莓陸續成熟上市,不僅豐富了市民冬季的“果盤子”,也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
棚外寒氣襲人,棚內暖意融融。走進肖金鎮米王村的溫室大棚,一壟壟草莓秧苗郁郁蔥蔥,色澤鮮艷的果實在綠葉中若隱若現。種植戶吳東芝來回穿梭,細心挑選、采摘成熟的果實。
種植戶吳東芝說:“我們種的是紅顏草莓,是利用有機肥和廢舊菌棒進行種植,口感比較好,個頭也比較大?,F在一部分是游客上門采摘,另外一部分是銷往市區的一些水果店?!?/p>
吳東芝種植草莓已有8年時間,為確保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她采用生物防蟲、蜜蜂授粉等綠色、生態的種植技術,合理控制大棚溫度、濕度、光照時間,做好施肥、澆水等日常管護,保證草莓自然成熟。今年種植的10棚草莓,從11月下旬開始陸續上市,采摘期將持續到明年5月份,預計每棚總產量4000斤,總產值6萬元。
這幾天,西峰區宏豐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頭茬奶油草莓也正值收獲期,工人們忙著管護秧苗、采摘果實,通過多種渠道銷售,草莓供不應求。
西峰區宏豐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起宏說:“上市時間是11月20日左右,現在每天大概能采摘200至300斤,旺盛期咱們能采摘1000多斤。”
張起宏介紹,目前合作社共有設施大棚200多座,其中草莓棚100座,除了銷往線下水果店、超市外,還通過抖音、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宣傳推介,吸引游客上門采摘。
西峰區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鼓勵合作社和農戶種植草莓、櫻桃、油桃等特色水果,發展“采摘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目前,全區共種植草莓200多棚,預計棚均產量3000斤,總產值12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