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不可或缺。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激發市場活力,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提振經營主體信心、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是關鍵之舉。
過去一年,全省各地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加速優化營商“軟”環境、加力賦能發展“硬”實力,強舉措、亮實招、抓落實,紛紛交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優異答卷。
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系列“組合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馮樂凱
蘭州 打出“組合拳” 激發新動能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2024年,蘭州市加速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全力打造“我比別人辦得好、我比別人辦得快”的一流營商環境,系列“組合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全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00億元、增長20%;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06家、入庫服務業企業476家、高新技術企業212家;新登記經營主體7.2萬戶。
蘭州市精心打造“清蘭交易”陽光平臺,通過“數字+交易”改革工程,建起了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數字服務業態體系,實現了招投標雙方全程“足不出戶,數據跑路”。2024年,“清蘭交易”陽光平臺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十大案例。
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蘭州市縱深推進“六個通辦”,不斷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全市6.79萬項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率”達99.03%,36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表申報、數據共享、智能核驗”。常態化開展周末預約延時服務,推行“7×24全天候”自助服務,配置一體自助機142臺,全市網上可預約事項3958項。
近年來,蘭州市成功創建第四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城市。自2021年起,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嘉峪關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貼心服務群眾。嘉峪關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供圖
嘉峪關 打造“營商至嘉 關照到家”品牌
新甘肅客戶端嘉峪關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于曉明)2024年,嘉峪關市持續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以精準之策為企業紓困解難,以貼心之舉為企業排憂助力,著力打造“營商至嘉 關照到家”服務品牌,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嘉峪關市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規范化運行,推進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辦理時限平均壓縮65%。持續擴大網辦范圍,實現事項網上可辦率100%、全程網辦率98.84%。同步推動輻射圈業務擴容,打造“跨域通辦”示范樣板,截至目前,不動產跨域通辦已覆蓋蘭州、張掖、隴南等8個城市。縱深推進“綜窗改革”,將部門單設的窗口整合為5個無差別綜合窗口和8類分領域專業窗口,按時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100%。加快電子證照數據匯聚,推進“免證辦”,95類證照實現“免提交”。推動招投標交易全流程電子化、規范化,“不見面”開標率達100%。
同時,堅持以包容審慎“微監管”擦亮營商環境“金招牌”,全市33個行政執法部門出臺行政裁量基準。常態化開展“百名法官進企業、萬名干警聯萬企”“檢察護企”等專項行動,組織35個法律服務團隊走訪民營企業262家,排查法律風險331項,審查并修訂完善合同447份,化解涉企矛盾146件。
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丁凱
金昌 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
新甘肅客戶端金昌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謝曉玲)2024年以來,金昌市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推動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力破解難題瓶頸,不斷提升審批服務效能,激發企業經營主體地位和民間投資活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金昌市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機制,研究制定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實施方案,系統梳理解決事項要素整合、數據共享對接、基層服務體系等方面存在的難題障礙。在政務服務大廳合理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和專業服務窗口,集中實施“一件事”攻堅、“市域通辦”增效、“減證便民”擴面等政務服務“四大行動”,明確打造“一件事”特色品牌、拓展“免證辦”事項范圍等27項具體任務,逐項建立任務臺賬,細化工作措施,全面實行“清單化”管理。
深入實施流程優化“五個再造”,對涉及“一事聯辦”的辦事流程、申請材料等要素進行整合重塑。持續深化電子證照數據匯聚共享,深化“接訴即辦”改革,提升“一線應答”質效,圍繞“接、辦、用、考”全流程各環節,在完成30條政務服務熱線整合歸并基礎上,加強與紀檢監察、檢察、信訪等部門的協同聯動,提升“金事e通”信息平臺與12345“接訴即辦”平臺信息支撐能力,進一步暢通企業辦事和訴求表達渠道。
2024年,金昌市12345熱線響應率、辦結率均達100%,滿意率達到99.3%,榮獲2024年“中國客戶服務節最佳明星班組”稱號。
在隴南市經濟開發區新落戶的甘肅青芒果服飾有限公司員工在加緊趕制訂單服裝。(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旭春
酒泉 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再提升
新甘肅客戶端酒泉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董文龍)2024年,酒泉市持續深化“三減一優”流程再造,全市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到99.73%,即辦件率達到94.11%。
酒泉市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任務清單,列出7大類34條硬舉措,配套建立聯席會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評價辦法等制度,大力推行“不來即享”、全程幫代辦等服務模式,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涉企訴求一次性答復率提升至86.20%。企業不動產登記、水氣暖報裝時限壓減至1個工作日,高壓報裝辦電環節壓減至4個,企業群眾辦事效率大幅提升。
同時,持續拓展“信用+”應用場景,7個部門18項政務事項實現信用承諾辦理,建成并試運行全省首個縣級社會信用體系服務平臺,388個投資項目通過“信用審批”模式完成項目審批,酒泉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20位。
酒泉市大力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對691戶民營企業依法作出從輕、減輕、免予處罰決定。健全完善市、縣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召開民營經濟座談會,建立工作臺賬,全力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難題。去年,全市民營企業達到4.06萬戶,新增“個轉企”1085戶、增長39.1%,入選全省100強民營企業12家,民營經濟占到全市經濟總量49.5%。
張掖日用玻璃低碳產業園生產車間內,工人在有序生產。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蹊
張掖 服務零距離 辦事更便捷
新甘肅客戶端張掖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侯洪建)2024年以來,張掖市全力打造“服務零距離,圓夢金張掖”的“張掖服務”營商環境品牌,持續激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掖市征集選聘33名社會監督員,向企業發放“張掖市營商環境監督聯系卡”2300余份,開通意見建議及投訴舉報“直通車”,整合“隴商通”平臺、法治化營商環境投訴渠道,構建“一員一卡一平臺”為企解憂新機制,共辦理答復問題線索1345件。同時,組織195個單位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全面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開辦餐飲店、信用修復、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等18項重點“一件事”上線運行,辦理時間累計由677個工作日壓縮至191個工作日,跑動次數由111次壓縮至最多跑9次,遞交材料由263份縮減至65份,辦理環節由過去的121個縮減至26個。
此外,全市173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664項事項實現“省內通辦”,384項事項實現就近辦理;嚴格執行“非禁即入”規定,企業營業執照辦理實現“即來即辦”,個體工商戶辦理營業執照實現“秒批”。2024年,全市新設立各類經營主體1.6萬戶,各類經營主體總數達15.3萬戶,同比增長4.96%。
位于武威市的甘肅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葉片成型車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武威 提效能 激活力 蓄動能
新甘肅客戶端武威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奉乾)2024年,武威市持續優環境、提效能、激活力、蓄動能,全市優化營商環境、信用工作綜合評價分別居全省第二、第一,城市信用監測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2位。
武威市推行“周研判、旬推進、月通報、季調度、年評價”制度,扎實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210項涉企惠民事項實現自助辦理。公布“跨省通辦”事項173項、“省內通辦”事項369項,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100%。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專區專窗,18類“一件事”上線試運行。強化信用分級分類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開展信用分級分類抽查816批次3270戶,新注冊各類經營主體2萬余戶,全市累計注冊各類經營主體17.5萬戶。
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實現“拿地即開工”。積極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258家企業與13家金融機構簽訂融資協議100.78億元,投放30.95億元。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實現“一次申請”“一網辦理”,為2440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持續開展“甘肅信易貸”平臺注冊入駐工作,平臺認證企業5.5萬家,放款企業7166家,放款金額140.25億元。
白銀市政務大廳。白銀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供圖
白銀 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發展之勢
新甘肅客戶端白銀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彭雯)2024年以來,白銀市有力有序削減權力事項、規范審批行為,優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質效,以一流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年新增經營主體1.7萬余戶。
白銀市強化數字賦能,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全力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幫辦代辦,累計辦理事項1.2萬余件。創新“一業一查”跨部門綜合監管改革,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推行柔性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模式,41家執法部門向社會公布1160余項“兩輕一免”和“首違不罰”事項,辦理柔性執法案例3.4萬余件。建成全省首家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中心,打造企業維權“快車道”,涉企案件辦理周期較2023年平均縮短5個工作日。
同時,優化蘭白自創區“1+3+2+N”政策體系,白銀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入駐企業470余家,發布科技成果420余項。白銀科技企業孵化器第7次獲得國家優秀(A類)評價,高新技術企業增加至121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26件,居全省第二。
此外,在白銀高新區成立營商環境建設局,聘請“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家、律師等優化營商環境社會監督員50名,推出230余項“非接觸式”辦稅繳費事項,落實減稅降費及退稅7.84億元。開展“白銀企業家日”系列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000余項。
天水 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
新甘肅客戶端天水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東)2024年以來,天水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企業群眾滿意度有效提升,全市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35個、總投資764.5億元,招商引資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天水市在全省率先開啟“政務服務+免費上門取件”和“政務服務+免費郵寄送達”服務模式,健全“不來即享”服務機制,實現讓企業群眾少跑路。推動開辦餐飲店等12件“高效辦成一件事”熱點事項上線辦理,推行“一網通辦”和高頻事項掌上辦、便民事項就近辦、跨域事項異地辦、關聯事項集成辦,實現“全市通辦”事項926項、“省內通辦”事項58項、“跨省通辦”事項307項,“一網通辦”改革取得新成效。
簡化辦事流程40余項,減免辦事資料50余項。謀劃實施28項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措施,全省首個無感識別智慧辦稅服務大廳投入使用,63個經營范圍實現工商營業辦理“秒批”,新增經營主體1.98萬戶。
此外,天水市有效推廣“一枚印章管驗收”和“多段式”聯合驗收,實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緊盯省市列重大項目全程跟蹤服務保障,全市9個省列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5.45億元,53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11億元。
平涼 建立有效機制 護航企業發展
新甘肅客戶端平涼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田麗媛)2024年以來,平涼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建設季度評價居全省第一方陣。
平涼市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提升專項活動”和“破欄行動”,建立營商項目聯系、投訴舉報、督查督辦等5項機制。市縣兩級在全省率先完成“大綜窗”改革,納入率達到96%,即辦件率達到95.6%。57類7.6萬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全程線上辦理,建成“電子稅務廳”,全面實行框架協議政府采購、“兩輕一免清單”等包容審慎監管和“一業一查”跨部門聯合監管,推進大數據協同辦案平臺建設,全市6572戶法人企業通過“甘肅信易貸”平臺獲得貸款107億元。平涼市“規范化運行、智慧化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助力經營主體降本減負”做法入選國家標準化典型案例。
此外,創新開展產業鏈+法律服務、企業法治體檢、涉企糾紛排查化解等行動,化解企業債務1.14億元。全面推行優化流程“快捷辦”、非主審要件“容缺辦”、重點項目“拿地即開工”、招商項目“幫辦代辦”等四種模式,全市新簽約項目292個515億元,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9%。
數字企業負責人在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實地考察。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俄少飛
慶陽 “三張清單”助力數字企業落戶
新甘肅客戶端慶陽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2024年以來,慶陽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智算、智能、智產三條產業鏈,全面動員,全員招商,全力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累計招引數字企業319戶,落地企業實現營收31.7億元、增長44.6%。
慶陽市將數字經濟招商任務分解到8縣區、3個市管工業園區、63個市直部門、17個市屬國有企業和9個駐外招商代表處,對各單位數字招商實行“綠黃橙紅”四色等級量化評價,凝心聚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抽調能聽懂“數”語、會說“數”話、善于擴大“朋友圈”、可協調破解難題的干部職工組成數字專班,按照“流程最優、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服務最佳”的要求,積極協助企業掌握政策、完善資料,助力項目快速落地;對確定落地項目,按照“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時間表”三張清單,全程為企業幫辦、代辦、領辦、盯辦各類手續。各單位立足行業特點,“線上”發送資料,開展“云上”洽談;“線下”走出去“叩門招商”,請進來“查根探底”,同時緊盯落地企業生態合作伙伴,確保“落地一個、引來一批、帶動一群”數字企業。
目前,慶陽市已累計對接數字企業3971戶,成功簽約947戶。全市算力規模從2023年底的5000P增長到2024年底的5.1萬P,增長了10倍。
定西 著力打造“五心”營商環境
新甘肅客戶端定西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2024年,定西市大力破除堵點難點、護航全流程服務、保障公正透明、增強內生動力、激發要素活力,著力打造讓企業“更省心、更舒心、更安心、更順心、更放心”的“五心”營商環境,全市營商環境、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招商引資綜合評價均處于全省前列。
強服務、優環境,去年定西市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99.7%,18件“高效辦成一件事”上線運行,公共資源實現全流程100%電子化交易,新登記經營主體2.65萬戶、總量居全省第二。減免稅政策全面落實,累計減免稅費21.9億元。“包抓聯”“六必訪”“早餐會”等制度有效落實,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081個、清欠賬款2.16億元。
強化項目用地保障,工業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全部完成“管委會+開發運營公司”改革,渭源和漳縣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定西高新區躋身全國省級開發區發展潛力百強。大力實施強科技行動,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西北鋁業等9戶企業上榜全省首批“三高”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6.25億元、增長61%。
隴南 以法治“厚土”構筑“營商福地”
新甘肅客戶端隴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煜宇)2024年以來,隴南錨定法治化營商環境目標,多方聯合推動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多維度助力經營主體權益法治保障邁上新臺階,多環節優化行政執法更加規范有溫度,以法治“厚土”構筑“營商福地”。
為協同推進司法與行政的良性互動,市中院與市政府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常態化府院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與市檢察院、市司法局等出臺《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機制實施方案》。市檢察院和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共同出臺印發《關于共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同工作機制,推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落實落地。
為全方位維護經營主體權益,隴南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規范實施企業破產案件審理規程,開展全流程線上訴訟,打造全方位司法服務新模式。開通“涉企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執,研發“隴南云上共享法庭”數字平臺做深法企互動,聯系對接各類企業1200家,深入企業開展“點單式、案例式”的法治“體檢”共建活動2683次,幫辦實事235件。
此外,隴南建立聯合專項調查機制,促使行政部門更加規范、高效地履行職責,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建立晾曬評價機制,倒逼企業投訴處理滿意度穩步提升,企業對隴南的營商環境更有信心。
甘南 多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新甘肅客戶端甘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蔡文正)2024年以來,甘南州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州新登記經營主體1.13萬戶,較2023年增長12.99%。
甘南州將原有的47個窗口歸類整合為14個專區辦事窗口,同步設置幫代辦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卓瑪幫辦”“扎西代辦”服務品牌,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100%。目前,全州進駐政務大廳事項8501個,累計辦理事項15.8萬余件,群眾滿意度達100%。
同時,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辦理時間平均減少79%、跑動次數減少97%、申報材料減少80%、審批環節減少81%。持續提升項目審批質效,建設覆蓋州、縣兩級的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實現審批服務跨部門業務協調,房建市政全流程在線審批時限壓縮至46個工作日以內,壓縮率77%;交通運輸類壓縮至60個工作日以內,審批事項壓減至49項。全面推廣電子稅務局及“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233項辦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年納稅繳費時間壓縮至50小時以內。
甘南州推進“非禁即入”有效落實,全域開辦企業實現1個環節、0.5個工作日、零費用。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實現電子化,實現“開標不見面”“投票零次跑”,網上開標率達到100%。
臨夏 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新甘肅客戶端臨夏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虎)去年以來,臨夏州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共享應用,全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落地見效,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臨夏州優化配置辦事流程,相關部門負責人“以自己為申請人親身辦”“以幫辦人員身份陪同辦”“以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等方式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重塑辦事流程,壓減申報材料。截至目前,辦事環節壓減率為88.88%、辦事時間壓減率為94.37%、申請材料壓減率為78.59%。
發布“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在政務服務網“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發布開辦餐飲店、新生兒出生、信用修復、退休等11件事項。目前,共辦理“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4235件。積極推進政務數據資源編目和資源掛接,共編制發布州、縣(市)兩級數據資源目錄1.38萬條,資源掛接率達100%。
州、縣(市)政務服務中心均設置“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服務窗口,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全流程業務咨詢和“一對一”輔助申報服務,滿足多元化、個性化辦事需求,累計幫辦代辦各類事項7.2萬件。推動熱線服務接訴即辦,全面準確梳理政策及業務信息內容、答復標準,確保內容準確、可用。截至目前,累計受理有效訴求(來電和留言)10.71萬件,按時辦結率99.97%。
蘭州新區 推出95條創新舉措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新區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魏曉倩)2024年以來,蘭州新區推出95條創新舉措,打出“十張改革特色牌”,聚力打造“新事心辦”服務品牌,構建企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營商成本最低、服務水平最優的營商品牌加速形成,有力助推了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
蘭州新區將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在25個工作日以內,項目交地到拿證時限從10天壓縮至1天,在全省首推“藍圖管控+區域評估+標準地+代辦服務”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務改革,項目審批由“申請后審批”變為“申請前服務”,由“單個項目評”變為“區域整體評”,由“企業付費”變為“政府買單”,每億元投資節約企業前期成本300多萬元,切實給經營主體松綁減負,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聚勢賦能。
蘭州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打破單位條塊和辦理區域的分割,整合稅務、市場監管、城建交通等窗口,設置“新速辦”“新稅辦”“新登辦”“中易辦”4個功能型黨支部,構建起功能型黨委統籌協調、黨支部帶頭行動、職能部門協作配合的新區優化營商環境“一盤棋”高效工作體系。
2024年,蘭州新區第四次獲評“中國最具投資營商價值新區”,蘭州新區新增民營經營主體實現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