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尚杰 王冰雅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喜斌
2月18日,在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的慶陽市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基地,十幾名學員在教練指導下認真學習民用無人機操作技能。這些學員是該基地第二批民航局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執照(CAAC)培訓班學員。
該基地是由慶陽職業技術學院攜手一家科技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為慶陽市低空經濟發展儲備人才。目前這里成為慶陽市首個由中國民航局授權、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認證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執照培訓中心。
基地負責人萬晨興介紹,基地占地26畝,配備有6000平方米無人機駕駛員執照標準培訓場地,7000平方米無人機行業應用實踐及技能競賽場地,以及3000平方米的無人機專業實訓室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還集成了各類現代化教學設施和尖端科研創新應用平臺。
眼下,低空經濟正與數字經濟實現著深度融合。慶陽市作為“東數西算”國家樞紐八大節點之一,被甘肅省確定為率先打造低空經濟的城市,正加速起跑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著力打造低空經濟城市。
去年年底,慶陽市首架無人機成功下線并完成首飛。這架“001號”無人機由慶陽市一家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翼展6.3米,機長4.5米,起飛重量100公斤,最大載重35公斤,最大航時12小時,可搭載多種機載設備,能夠滿足多種應用場景,為慶陽打造“低空經濟城市”開局起步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寧縣和盛工業園區,記者看到兩家無人機終端產品企業已經入駐,與基地內專注于渦輪發動機和機翼3D打印的一家制造公司,以及提供數據線纜產品的公司和生產電子元件的公司,初步形成無人機生產的鏈條閉環,投資總額已達57.5億元,慶陽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已具規模。
慶陽市一家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宇同介紹,眼下企業正抓緊對無人機生產線進行組裝與調試,推動進入量產的預備生產階段。企業今年還計劃投資3000萬元,建設兩條全流程智能化半自動無人機生產線、啟動小型航空渦噴發動機的研發工作。
與此同時,慶陽數字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慶陽已成為全國八大樞紐節點中增速最快、增量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算力規模突破5萬P,預計在今年年底算力規模將達到10萬P,為低空經濟產業的研發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此基礎上,慶陽市不斷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成功申報國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積極探索“低空+綜合立體交通”等“低空+”行業多個應用場景,超前謀劃布局低空經濟全生態產業鏈,著力打造“慶陽造、慶陽用”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中國移動甘肅公司圍繞慶陽市打造“慶陽造、慶陽用”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建設完成了2000站5G-A通感一體基站和中移凌云平臺,通過通感基站與中移凌云平臺的高效聯動,能夠實時監控和管理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及軌跡,逐步實現飛行器低空可見可管可控,為無人機安全可控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慶陽市不斷拓展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全力打造低空經濟新時代的人才引擎。依托隴東學院與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兩所高校,慶陽市全面加強相應師資力量投入,組建專業團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儲備人才。
《光明日報》(2025年02月2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