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鎮原縣聚焦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緊扣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領域,把完成攻堅破難任務作為檢驗干部能力作風的“試金石”,全力補短板、惠民生、增后勁,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社會保障緊貼民心
“告別以往的泥土路,有了雙向4車道的嶄新大橋,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喜事。”縣城居民王艷偉高興地說。
王艷偉家住廟溝大橋東側,以前遇到雨雪天氣,只能從深溝里穿過,不僅不方便還很危險。現在好了,有了廟溝大橋,出門省時安全還舒心。
鎮原縣將廟溝大橋工程列為全縣重點加速推進項目之一,全力攻堅破難,按時竣工通車,不僅方便了群眾出行,還與縣城路網連通,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2024年,鎮原縣在民生領域投入38.8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85.4%,累計辦理省市列、縣定民生實事25件。其中,穩崗就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9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538個,新增城鎮就業3940人;輸轉勞動力11.9萬人、創收36.1億元。新增學位8935個,高考本科進線率達82.48%。18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全覆蓋,縣內就診人數增加1.25%、轉診率下降0.58%。“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持續深化,5517名干部結對關愛6229名困難群眾,幫辦實事2949件。
項目建設量質齊增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私家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停車難成為困擾群眾出行的一個問題。對此,鎮原縣在老城區啟動實施了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解決縣城“停車難、停車亂”問題。
“老城區有黨政機關、學校、商場等,人員流動性較大,停車泊位緊張,在這里建設大型停車場勢在必行。”鎮原縣住建局局長賈元慶說。此外,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還配套修建了公共衛生間、管理室、充電樁、排水溝等,安裝了停車場管理系統。目前,所有新建停車場均已投用。
據了解,鎮原縣先后建成了公共停車場、立體停車場、智能化停車場,新增公共車位4500余個,有效解決了縣城內停車設施不足等問題。
2024年,鎮原縣爭取轉移性支付增量、再融資債券、專項債券、一般債券等資金12.7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60個,完成投資53億元。其中,縣城潛夫街、忠恕街、水蔭北街、東新街二期等市政道路工程全線貫通,西區防洪排澇工程按期完工,原州路綜合管網改造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建成投用。縣城東、西熱源廠全面建成,新增供熱面積337萬平方米。“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按期完工,天然氣“村村通”接入12個鄉鎮4900戶。平慶鐵路鎮原段建設快速推進,G699公路項目鎮原段完成建設單位招標,G327公路項目鎮原段特許經營權方案獲批,白峁嶺南側道路建成通車,全縣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牽引力更加強勁。
現代產業蓄能向新
日前,走進圣農食品(甘肅)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個個雞蛋沿著流水線依次進行檢測、分級、裝盤,最后裝箱;在肉雞養殖基地,通過一鍵操作即可完成上料、喂水、調節溫度和濕度以及收集雞蛋等一系列工作。
據了解,目前,圣農食品(甘肅)有限公司累計投資51.13億元,有固定員工2800多人,年屠宰能力達到9000萬羽,年產冰鮮雞肉產品14.6萬噸。去年10月,圣農食品(甘肅)有限公司熟食加工廠項目正式簽約,補齊了鎮原縣1.2億羽白羽肉雞全產業鏈閉環發展的關鍵一環,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實現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從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跨越式發展。
2024年,鎮原縣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農業聚鏈成群,兌現產業獎補資金2.74億元,發放財政扶持貸款3.94億元、貼息貸款469.4萬元,持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播種糧食144.8萬畝,產量達到35.7萬噸,被納入全國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肉雞飼養量達到1億羽,出欄8600萬羽,占全省的75%;新建萬頭肉牛重點鎮2個、萬只肉羊良繁基地4處,肉牛、肉羊、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30萬頭、74萬只、29萬頭。改造低效郁閉園7500畝,蘋果產量達到16萬噸。種植中藥材、萬壽菊8.5萬畝;發展設施蔬菜3.4萬畝、露地瓜菜26.5萬畝,建成洪河、蒲河、茹河流域3個萬畝現代設施蔬菜產業帶。生產菌棒2000萬棒、鮮菌4900噸,新認證“三品一標”綠色菌菜品牌7個,農作物秸稈、蘋果剪枝、畜禽糞便、菌糠菌渣等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92.5%、65.4%、87.5%和97%。
全縣深入推進“雙百”幫企行動,生產原油90萬噸、天然氣3200萬立方米,長慶油田30萬千瓦、正泰安能3萬千瓦、九源慧暢天然氣綜合利用等項目快速推進,光伏發電產能達到3.9萬千瓦。減退企業稅費1.2億元,兌現中小企業發展獎補資金184萬元,培育省級創新型企業4戶、高新技術企業1戶、“專精特新”企業1戶,新增規上企業2戶。金龍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中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成投用,入駐企業5戶,園區基礎設施提升、5G+智慧園區等項目有序推進。制定《全縣紅色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提升)專項規劃》,打造“茹河風情游”“民俗文化游”“紅色記憶游”等精品旅游線路5條,接待游客335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16.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