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馬小隆)近年來,我市圍繞“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目標,推動社會救助工作從“專責化”向“協同化”、從“單一化”向“綜合化”、從“兜底化”向“品質化”轉型升級。市民政局信息顯示,近五年來,全市累計投入社會救助資金超4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0萬余人。
社會救助是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我市通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構建起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通過建立健全動態管理機制,積極拓展救助服務內容,由物質幫扶逐步向多元化服務延伸,全方位、多層次滿足困難群體需求。在脫貧攻堅期間,民政、農業農村等多部門緊密協作,強化主動發現和監測預警機制,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扶盡扶”,助力全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進入鄉村振興階段,市、縣兩級均成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整合人社、衛生健康、教育等多部門資源,年均解決困難個例50起以上,為鄉村振興筑牢堅實基礎。
我市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社會救助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由市級層面統籌協調,推動19個部門簽訂信息互查共享協議,搭建起大數據比對平臺,年均比對分析醫療、教育等領域預警信息2.5萬條,對疑似困難家庭100%入戶核查,年均救助1.7萬余人次。在全市116個鄉鎮設立“社會救助綜合窗口”,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模式,構建起“一站式”服務模式,極大簡化了群眾求助流程。針對低收入人口,通過多部門聯動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問題發現及時、處理高效,力爭做到“發現一戶、監測一戶、救助一戶、動態清零”。華池縣探索的“物質救助+照料護理+心理疏導+社會融入”四維幫扶模式,為4.58萬名困難群眾送去了價值320余萬元的物資,成為全省社會救助創新樣板。
聚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扎實推進“愛心甘肅·結對幫扶”行動,2.2萬名結對干部累計開展聯系交流10.7萬人次、實地走訪7.4萬人次,捐贈慰問物資價值228.5萬元,推動救助從“兜底化”向“品質化”邁進。將社會救助主動融入基層治理網格,全市5000余名網格員化身困難群眾的貼心“守護者”,定期深入走訪,年均排查困難群眾15萬人次以上,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與申請代辦等“一站式”貼心服務。積極構建“大救助”格局,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支撐、臨時救助為補充、服務類救助為拓展、社會力量參與為協同的“大救助”工作體系,實現了救助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