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原縣堅持以新質生產力為驅動,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涵、以商業為紐帶、以旅游為載體,將鄉村的農業根基、商業潛力與文化底蘊巧妙整合,多措并舉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開辟了一條文旅、農旅、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文化“引流”讓景區“破圈出彩”
為持續做好本土優質文化元素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鎮原縣以文化元素為景區“引流”,立足“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國字號”品牌優勢,研制出“剪云裳”服裝、肖像剪紙、“秦詔版”書簽等30多種文創新品,其中“剪云裳”服裝獲全省剪紙非遺創新發展貢獻獎等多個獎項,參演了“大河長歌中國年”黃河民歌春晚,鎮原文化關注度、影響力得到空前放大。在全縣各大景區策劃開展了文化音樂節、“非遺文化進景區”巡回展演活動和非遺沉浸式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集中展示鎮原剪紙、香包、刺繡、面塑、泥塑、葫蘆雕刻等非遺文創產品和書法、繪畫等方面的創新創作成果,通過文化賦能,有效盤活了北石窟驛景區并申創為國家4A級景區,同時聚焦書畫非遺展示、絲路文化體驗等元素,開展北石窟驛景區業態布設升級工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之路越走越寬。
農業“煥新”與旅游“雙向奔赴”
鎮原縣按照“農區變景區,農事變體驗”的思路,制定了《全縣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著力打造集采摘體驗、鄉村休閑、農業觀光等于一體的田園漫游休閑旅游示范區。目前全縣已完成上肖鎮翟池村等3個村的創建,其中郭原鄉毛莊村以朝天椒種植、農特產品培育等農業資源為依托,以旅游體驗為手段,建成了300畝朝天椒種植采摘基地和辣椒烘干觀摩基地,開發自制辣椒醬、精品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10余類。上肖鎮翟池村以翟池景區為依托,建成農特產品、民俗工藝品等4個運營中心和石磨豆腐、古法榨油2個手工作坊,打造養殖體驗園2個、果蔬采摘園8戶、火炕民宿和農家樂5戶。平泉鎮南徐村立足紅色文化賦能型定位,打造了“萬畝果園觀光采摘—七彩廊道漫步打卡—百年柳抱槐祈福訴愿—紅色村史館主題教育”的全閉合旅游線路,在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也為農民創造了更多收入來源。
商業“興旺”與景點“協同發展”
引進甘肅眾博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翟池景區,實施了景區提質擴容項目,建成休閑娛樂項目30多個,成功申創為國家3A級景區,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創收1000多萬元。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挖掘培育直播帶貨“新農人”,培養千人以上直播賬號89個,直播帶貨962.2萬元,帶動農戶650戶,實現戶均增收1.16萬元。推出書畫作品、民俗藝術品、特色農產品和特色小吃四大系列旅游產品,建辦了2家農文旅產品直營店進行展覽銷售。不斷加強北石窟寺與鎮原北石窟驛等特色旅游景區的“抱團聯動”,將鎮原文旅產品免費上架北石窟寺文創商店,實現景區互推、游客互送、資源互享。與周邊城市的旅游景點實現區域聯接,推動文旅產業從“多點開花”實現“串點成鏈”,有效提升了文化影響力、旅游吸引力、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