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隴東報》4版
慶陽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
全境位于“三北”工程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核心區
是甘肅省“三北”工程建設的主戰場
全省“三北”防護林工程施工現場。(資料圖)
近兩年來,慶陽市緊盯隴東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植被恢復造林、森林撫育等建設任務,實施林草重點項目22個,落實投資10.8億元,完成造林綠化90.3萬畝,沙化土地治理60.43萬畝,草原生態修復110.66萬畝,加快推進“三北”工程建設步伐。
在“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實施過程中
慶陽市大力推進項目管理制度改革
制定出臺4個管理辦法
創新實施8項建管機制
探索形成了“三北”工程重點項目
全過程、精細化、標準化建設管理的
“慶陽模式”
通過規范項目實施流程
嚴把規劃設計、施工栽植、監理審計
資金監管、檢查驗收等關鍵環節
有效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
環縣自然資源局高級工程師姚志勇指導群眾對環縣甜水鎮何塬村退化的沙地進行修補。(資料圖)
經過多年的努力,環縣甜水鎮何塬村曾經的荒漠變為一片綠洲。(資料圖)
“針對以往重點項目責任壓不實、監理不到位、資金支付慢、后期管護難等問題,我們積極探索重點項目縣級實施、資金市級統一監管撥付的‘慶陽模式’,支撐起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的‘四梁八柱’。”市林草局高級工程師賀鵬輝告訴記者,“三北”工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性工程,既要把好項目建設質量關,又要綜合考慮到系統治理的效果,還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后期管護機制,保護好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
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新機制,抓細落實促提升。慶陽市創新實施項目管理、資金監管、科研保障、規劃設計、工程監理、全程審計、檢查驗收、后期管護8項機制。項目管理由“縣級建設、市級監管”轉變為“市縣共建、各負其責”,實行分級擔責、同題共答,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資金監管由“直達到縣”轉變為“市級集中管理”,按項目進度和驗收結果分期撥付資金,全面加快資金支付進度;科研保障實行林草科研跟著項目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審計由“竣工結算審計、被動整改追責”轉變為“提前介入監督、全程跟蹤審計”,強化閉環管理,堵塞監管漏洞;后期管護采取 “2+3”管護機制,壓實封山禁牧和撫育管護責任,確保5年生長周期內管護責任不落空。
創新“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實施和監管的“慶陽模式”,為“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一條閉環管理的新路徑,縮短了規劃設計時限、保障了資金有序運行、提高了綜合治理效果。
據了解,2024年,慶陽市首批“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已建設完成62.4萬畝,占總任務的80%,資金支付進度較以往提升40%。項目作業設計審批時限平均縮減至30天,為施工建設爭取了充足時間。首批項目良種使用率達到75.3%,初驗合格率均為100%,較往年均有明顯提升。
在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隴東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實施中,規劃設計由“后期審核修改”轉變為“提前介入指導”,實行外核內查、上下聯審,確保科學規范。監管環節則嚴把監理準入資質,實行統招統管、持證蹲點,嚴格審查施工方案、種苗規格和建設質量。驗收環節分階段交叉進行,并創新使用無人機“智圖”比對系統,開展全過程監管和項目驗收,有效提升工程建設質量。2024年完成造林補植撫育和草原生態修復185.33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41萬畝,項目初驗合格率達到95%以上。
今年,市林草局計劃重點實施和推進“三北”工程項目5個,年內完成造林撫育補植、草原生態修復150萬畝以上。其中,馬蓮河、蒲河流域、東南部生態保護修復和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等4個“三北”工程重點項目,規劃總任務177.4萬畝,投資16.79億元,已納入國家重大項目管理庫,并完成批復。目前,已落實2025年度中央財政資金4.69億元。
治理有效的馬蓮河。(資料圖)
今年慶陽市將重點實施十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一 聚焦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美麗慶陽建設,開展全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五年評估,推進馬蓮河等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加快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八大行動”重點任務落實,研究制定美麗慶陽建設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細則;開展全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終期評估和“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
二 聚焦重點突破,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全面完成全市30臺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加快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常態化抓好揚塵污染管控;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完善夏季臭氧污染防范管控機制;加強機動車和噪聲污染防治,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及以上。
三 聚焦綜合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推進環縣苦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施;開展入河排污口和重點涉水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全面完成全市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強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監管;常態化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完成56處鄉鎮(農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和立界定標。
四 聚焦源頭管控,持續深化凈土保衛戰,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深入開展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進產廢單位規范化建設,加大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完成7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30%。
五 聚焦見底清零,全力做好突出問題整改,加快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剩余的8個問題和7個群眾舉報件、兩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剩余的6個問題、西北督察局移交2個問題的整改;組織開展已整改完成問題“回頭看”;部署開展全市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
六 聚焦強基固本,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開展“綠盾2025”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工作;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疑似問題現場核查;聚焦“三北”工程重點區域,探索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
七 聚焦風險防范,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開展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強化“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成果應用;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等專項執法行動;建立完善執法、環評、監測“三位一體”的核與輻射監管體系。
八 聚焦“雙碳”目標,著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開展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報告與核查,配合省上編制年度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做好環評服務保障;指導縣(區)認真謀劃EOD等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加大綠色環保產業和數字經濟招商選資力度。
九 聚焦提質增效,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嚴格規范執法行為,落實正面清單制度,給予適度容錯空間;認真辦理生態環境信訪案件;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開展生態環境例行監測和各專項監測,確保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完成率和信息公開率達到“雙90%”以上;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
十 聚焦能力提升,著力打造生態環保鐵軍,樹立風清氣正、奮進擔當的良好隊伍形象。(慶陽融媒見習記者 郭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