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隨著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正在加速落地。近日,環縣這座隴東黃土大塬上的農業大縣,也開始讓無人機技術從課堂培訓飛向田間地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立體經濟生態,激活縣域新質生產力。
“注意風速,保持3米定高!”在環縣亦起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培訓導師周密正手握模擬訓練機遙控器,向學員詳細介紹著無人機飛行要點,數十名學員手持遙控器,全神貫注地操控著模擬機。屏幕上,無人機穿梭于虛擬的雪山與河谷之間,繪就出充滿未來感的圖景……
首次接觸無人機的學員胡小花興奮地表示,這次親身體驗讓她收獲了許多實用知識與技能。“飛行夢從小就在我的心中扎根,體驗課讓我離夢想更近了。”如今,她已能熟練操控模擬機。
據了解,模擬飛行借助飛行動力學、飛機系統等仿真建模技術,融合視覺、聽覺、力感及過載模擬技術,構建出逼真的虛擬飛行場景。學員們可通過仿真軟硬件設備進行訓練。
環縣亦起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環縣成立較早的無人機科技公司,在訓練中心、訓練場地、設備配備上都相對完善,擁有模擬訓練器6臺、實操訓練機6臺、實際作業機2 臺,聘請多名資深教練現場駐場指導,目前已有三名學員取得CAAC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已取得證件的學員可以熟練地從事應急安防、電力、農業植保、環保、林業等相關工作,靠新科技新技術為自己謀取新出路。”公司負責人崔登旭說道。
在環縣甜水鎮魯掌村,兩名無人機機手分別操控著栽種100公斤和60公斤重的植保無人機,以每秒10米速度掠過山梁上的溝溝坎坎,將磷酸二銨化肥播撒在貧瘠的草原上。
魯掌村位于甜水堡西部,過何塬村與寧夏接壤,常年受干旱天氣和風沙侵蝕,土壤含沙量大,缺少氮磷鉀等微量元素,缺少肥力,導致草原植被稀疏,盛期植被蓋度僅60%。為此,環縣實施“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以無人機安裝播灑系統進行草原土壤改良,以最快的速度趕在雨季到來之前完工,確保達到成效。
“兩臺機械每小時可作業300畝,既省時省力,還能解決陡峭地帶人工、機械不能到場的難題;機械內置AI算法系統,對飛過的每一地塊都能詳細記錄,識別并記憶障礙物,可以識別到5厘米范圍內的障礙物,增加有源相控陣和激光雷達,能更好的安全作業。”說話間,機手喬春霖操作的機械已經完成一次播撒安全返航。
木缽鎮周灣村植樹造林現場,伴隨著螺旋機翼“嗡嗡嗡”的轉動聲響起,兩臺無人機在操作人員精準操控下,快速地向裝運苗木的貨車飛去。吊裝、起運、落地……操作人員根據機載攝像頭準確找到苗木堆放點,緩緩下降,精準地投放繩索,通過地面人員的協助,牢牢綁住樹苗。僅僅5分鐘過后,無人機就帶著綁扎好的一百多公斤重的待栽植苗木飛到了種植地點。
作為全縣首位持證飛手,繆樹賢向記者演示:輕觸屏幕設定航線,無人機即刻展開自主作業,北斗定位系統讓吊運誤差精確到厘米級,他指著周圍山形感慨,“這樣的地形,車輛和人工都難以到達,危險系數又高,無人機吊運是最佳選擇。”
負責吊運樹苗的是環縣翼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據公司負責人鄭建民介紹,這樣的吊運已經持續了一個月,累計吊運樹苗超過4萬株。“一臺大疆T100每次可吊運樹苗10到12株,相較人力而言負重多,操作靈活,不受地形限制,且較人工搬運提高了10倍效率,節省了一半以上的種植成本。”
現如今,低空經濟已經覆蓋環縣多個行業領域,正以科技化、現代化的速度激活縣域新質生產力發展。該縣也正在著力打造設施配套完備、應用場景豐富的低空經濟產業,引進多家無人機科技公司,不斷拓展“低空+”覆蓋面,聚焦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現代農業、低空物流等重點領域,精準布局,將其作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引擎,共同推動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引領縣域經濟翩然“高飛”。
記者: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