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南力 張凡)4月24日,甘肅慶陽鎮原縣城關鎮五里溝村上空,螺旋槳的嗡鳴聲劃破寂靜。一場以“智啟低空未來·護航數據安全·賦能產業騰飛”為主題的科技盛宴——2025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低空經濟賽道應急響應實戰演練拉開帷幕,以低空科技之力為應急救援書寫嶄新篇章。
科技賦能:四項任務實戰“亮劍”
上午10時,隨著演練指令下達,5支無人機救援隊在四類應急救援任務中展開競速,用科技之力描繪出一幅“空中生命線”的應急救援新圖景。
應急響應實戰演練啟動。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在應急物資精準投放區域,華池雙塔救援隊的無人機懸停在模擬“災區”上空,通過AI視覺識別自動解算投放軌跡,醫療包如“天降神兵”直擊靶心;傷員快速轉運環節,隴東學院-智翼探索隊的縱列雙旋翼無人機吊載擔架,在崎嶇地形中穩如磐石,演繹“空中救護車”的極限操作;應急通信中繼建立任務,A大隊CW25D無人機迅速升空,5分鐘內搭建起臨時通信網絡,打通“信息孤島”的生命通道;失聯人員搜救任務中,慶陽移動先鋒隊Y60無人機搭載紅外熱成像儀,穿透廢墟鎖定“被困者”,語音模塊實時安撫引導,科技與溫情無縫銜接。
“今天的演練非常成功,比賽環境和場景都非常好,橋梁塌方后的救援場景模擬得很真實,我們的無人機在5分鐘內就完成了物資精準投送。”慶陽移動先鋒隊領隊杜賀說,在搜救行動中,當車輛和人員被阻斷時,無人機能快速穿越障礙,把救生包、藥品直接送到需要投放的地點。“這種‘空中生命通道’在真實災害中就是爭分奪秒的關鍵——科技賦能救援,我們更有信心守護生命安全了!”
運送“傷員”。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本次應急響應實戰演練位于茹河河道及周邊區域,設置了傷員救助、通信盲區、孤島災區和失聯人員救助4個模擬應急場景,執行物資精準投放、傷員快速轉運、應急通信中繼建立、失聯人員搜救四項任務,綜合考核無人機快速響應、精準作業與智能決策能力。5支隊伍突破空間局限性、精準定位、快速響應、遠程監控、多級聯動,一系列環節一氣呵成。
人機共舞:分鐘級響應背后的硬核突破
傳統應急救援中數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在此次演練中被壓縮至分鐘級。技術的光芒下,是人與機器的深度磨合。
三和數碼測繪隊的飛手緊盯控制屏,指尖微調搖桿,無人機在復雜氣流中完成高精度懸停。“注意電池余量!切換備用中繼站!”A大隊的指令聲與蜂鳴警報交織,展現出極端條件下的快速應變能力。
應急救援演練現場。慶陽融媒記者 曹拯 攝
“這次演練整體非常順利,天氣和場地條件比平時遇到的真實救援條件好很多,能見度高、風速穩定,地形和植被條件也不錯。我們使用的無人機載重80公斤以內,能夠高效完成人員和應急物資的轉運任務。雖然今天由于現場雷達設備的干擾,拋投物資時與目標點稍有偏差,但整體操作流暢,任務圓滿完成。”三和數碼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低空經濟產業分公司副總經理周金寶說,通過這次演練,他們和其他設備廠商、應急隊伍進行了深入交流,這對他們未來的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進很有啟發。接下來,他們會在飛機的穩定性和續航能力上進一步優化,讓無人機在更復雜的應急環境下發揮更大作用!
A大隊慶陽市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基地無人機培訓師丁泰杰說,他們所選的設備是大疆M30。“它是支持光學變焦,有兩百倍的變焦,比如說在一些森林人員走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它的熱成像、光能,很容易找到走失的人員。本次我們也抱著學習的態度過來,看到了一些之前沒見過的設備,我們可以取長補短,在積極救援這一塊共同學習,希望在以后可能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有一個準備。”
飛手點贊。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無人機不僅是工具,更是重構救援流程的“智慧大腦”——從“盲搜盲救”到“厘米級定位”,從“人扛肩挑”到“空天地一體化調度”,低空經濟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讓救援效率發生質變。
向新而行:低空經濟書寫時代答卷
當最后一架無人機平穩降落,這場科技與生命的對話暫告段落,但低空經濟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演練現場,各項保障工作仍在有序進行,為這場科技與應急相結合的盛會畫上完美句號。
“未來,我們將深化實戰牽引,將鎮原演練基地打造為國家級應急技術驗證中心;深化技術攻堅,重點突破無人機抗極端環境作業等關鍵技術;深化區域賦能,讓慶陽成為西北低空經濟產業的關鍵支點。”國家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副秘書長彭偉毅說,希望慶陽以此次聯合演練為契機,將今日演練成果轉化為明日實戰能力,共同推動低空技術從“演練場”走向“救災現場”,從“技術突破”邁向“體系變革”,真正構筑起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防線。
應急響應實戰演練現場。慶陽融媒記者 趙彩霞 攝
低空經濟領域技術專家侯宇同說,參與救援的無人機,最重要的就是時效,而如何做到最高效的救援,就需要依據強大的算力支撐,而慶陽當地已有超過5萬P的算力,這對于無人機廠家去做AI的運行,做系統的升級,甚至是做產品的設計研發以及試飛都有強大的支撐,這也是在慶陽當地做應急演練的優勢。
隨著各演練隊伍陸續離場,這場匯聚科技與救援智慧的演練正式落下帷幕。從精準投送到快速搜救,無人機技術再次證明了其在應急領域的巨大潛力。本次演練既是技術練兵,更是為西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探路——未來,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科技必將為應急救援注入更強大的力量,筑牢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空中防線”。
科技向善,低空有為。今日盤旋在鎮原縣上空的每一架無人機,都在為“生命至上”的理念添加數字注腳;每一條劃破蒼穹的飛行軌跡,都在印證:當科技的溫度與土地的厚度相遇,應急救援的未來必將更高效、更精準、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