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栗萌 )在慶陽市蓬勃發展的食用菌產業版圖上,46歲的顧清云用20多年的堅守書寫著科技興農的故事。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這位三秦大地走出的“菇專家”將創新基因注入隴東大地,通過技術革新帶動農民增收,譜寫著鄉村振興的菌業篇章。
出生于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的顧清云,曾是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黃波菌業”的技術骨干。2021年12月21受邀來華池縣考察食用菌產業,在得知華池縣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適合培育食用菌后,她帶領團隊進駐山莊鄉、城壕鎮,開展菌光互補產業園區建設,用先進的管理模式與技術,在華池縣發展食用菌產業。
2021年,顧清云任慶陽雙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員。此后,她利用4年時間,把雙升公司建成一處規模大、標準高、設施一流、技術領先、管理規范的黑木耳及香菇生產基地,配備了科技化和專業化的生產設備,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動力,企業生產效益連年增長,農戶收入逐漸增加。在公司的帶動下,周圍農戶紛紛著手發展食用菌產業,開啟了食用菌種植熱潮。
顧清云出資建成食用菌生產車間1700平方米,建成儲藏能力500噸冷庫1座,配套智能云管理灌溉系統1套。牽頭實施了《液體菌種引進與示范推廣》縣級科技計劃項目1項、《香菇代料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項,試驗種植黑木耳、羊肚菌、猴頭菇、香菇等,為篩選優勢品種、提升種植技能貢獻了力量。
此外,顧清云依托縣域豐富的玉米秸稈、蘋果樹枝等資源,就地取材,生產菌袋,降低成本;協同華池縣木生源生物能源加工處理廠、甘肅德勇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植物、動物、菌物三物循環生產,實現種、養、菌“三元雙向”農業循環發展。每年為附近農戶提供固定崗位50個、采摘食用菌崗位400多個,實現群眾就近就業,群眾年務工收入可達600萬元。“作為食用菌技術員,我致力于引進優質品種,推廣先進技術,為本地菇農帶來新的增收途徑,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食用菌產業邁向新高度。”顧清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