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至6月2日,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舉辦。隴繡溢彩,客聚八方,節會期間人流如潮,非遺魅力與民俗風情交相輝映,推動西峰文旅市場煥發新活力。
慶陽香包生肖“雞”色彩鮮艷(西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進西峰區非遺沉浸式體驗區香包館,以南佐遺址為設計靈感的展區內,福娃、布老虎、胸針等各式香包琳瑯滿目。絲綢彩布為底,銀針絲線為筆,承載著吉祥寓意的慶陽香包,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選購。
今年,西峰香包展館以“紅鳳蝶”“隴上”“蘭芳”“金針花”四大香包品牌為核心,特別推出的“壁虎”胸針寓意“避禍”,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爆款。“今年香包節很熱鬧,特別是新推出的小壁虎胸針,寓意好,很漂亮,我特意買了一個。”游客耿江燕說。
游客們挑選香包文創產品(盤小美 攝)
西峰區文化館群文股股長李玉婷介紹,今年香包節,西峰區香包館共展出香包類文創作品近3000件,以立體的香包造型、生活擺件、掛件以及各種龍鳳燈、魚燈為主,這些精美的手工文創產品創意十足,傳播著西峰獨特的文化內涵,具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如今的慶陽香包,不僅是非遺藝術的代表,更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特色商品。在展會上,環縣繡娘劉敏手工制作的香包掛件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購買。今年香包節上,劉敏特別創作了手工刺繡宮燈和嬰兒軟底鞋,節會第一天銷售額達到2000多元。
游客正在挑選香包飾品(西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香包節辦得越來越好了,外地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政府的宣傳力度很到位,帶動了我們當地的旅游業和經濟發展,我覺得特別好,我們現在靠做手工也能掙錢了。”劉敏說。
節會期間,非遺展示、購物、產品展銷、招商引資、沉浸式體驗、文藝演出、美食品鑒等活動輪番上演,為游客打造了一場可看、可逛、可嘗、可玩的文旅盛宴。通過創新互動體驗,讓文旅資源突破傳統展示模式,轉化為更具吸引力的沉浸式場景,使游客流連忘返。
“我們來慶陽游玩,參加了香包節,買了很多香包,特別好看。希望香包節一直可以辦下去,以后,我會帶著家人一起來西峰游玩。”廣東游客羅丹丹說。
近年來,西峰區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充分發揮當地文化資源優勢,多措并舉推動香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通過持續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價值,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如今,香包民俗文化已成為西峰區一張亮麗的名片,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能。(程娟娟)